(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上人:對僧人的尊稱。
- 忤世:與世不合,不順從世俗。
- 蹴蹋:踩踏,行走。
- 空翠:指山間的翠綠色,這裏形容山色清新。
- 清秋:清爽的秋天。
- 吳山越嶠:指吳越地區的山嶺。
- 桂樹: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開白色或暗黃色小花,有特殊的香氣。
- 東浙:指浙江東部地區。
- 煩師:對僧人的尊稱,這裏表示請求。
- 問訊:詢問,打聽。
- 故居:原來的住所,老家。
- 瓊臺:美麗的樓臺。
- 雙闕:兩座宮闕,這裏指故居附近的景觀。
翻譯
尊敬的僧人,您總是與世不合,只喜歡四處遊歷, 踏着山間清新的翠色,在清爽的秋天中行走。 當世人問起您時,您總是沉默不語, 只有在明月高懸的天空下,您纔會微微點頭。 吳越的山嶺上都有明亮的月光, 願您帶着那相伴的桂樹,一同渡過東浙的水域。 麻煩您,在旅途中詢問一下我的老家, 它靠近美麗的瓊臺,可以俯瞰兩座壯觀的宮闕。
賞析
這首作品以送別僧人東遊爲背景,通過描繪僧人超然物外、與世無爭的形象,表達了對僧人高潔品性的讚美。詩中「明月在天惟點頭」一句,巧妙地以明月喻僧人,形象生動。末句提及自己的故居,既是對僧人的囑託,也流露出對家鄉的眷戀之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元代詩歌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