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滄蟾

滄溟接雲水皆立,黿鼉贔屓蟾蜍泣。 珊瑚聲碎海若愁,犀角香消桂娥浥。 蟾爲影兮滄爲形,都將皎潔同清泠。 九霄倒下湛虛白,萬古直上涵空青。 逝邪虧邪復何有,不抵生前一杯酒。 海枯月沒雙眼月,始識人間亡是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滄溟(cāng míng):指大海。
  • 黿鼉(yuán tuó):古代傳說中的大龜和大鱉。
  • 贔屓(bì xì):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形似龜,有齒,力大,能負重。
  • 蟾蜍(chán chú):指月亮,因古代傳說月中有蟾蜍。
  • 海若:海神。
  • 桂娥:指嫦娥,古代神話中的月宮仙女。
  • 皎潔:明亮潔白。
  • 清泠(qīng líng):清涼。
  • 湛虛白:深邃的白色。
  • 涵空青:包含著天空的青色。
  • 逝邪:消逝的事物。
  • 虧邪:缺失的事物。
  • 亡是叟:指虛無的人。

繙譯

大海與雲水相連,倣彿都站立起來,巨大的龜鱉和蟾蜍在哭泣。 珊瑚的聲音破碎,海神感到憂愁,犀牛角的香氣消失,嫦娥也被溼潤。 蟾蜍是影子,大海是形躰,它們都共同展現著皎潔和清涼。 九霄雲外倒映出深邃的白色,萬古長空直上包含著天空的青色。 消逝了,缺失了,還有什麽呢?不如生前的一盃酒。 海枯月落,雙眼望月,才認識到人間沒有這個老人。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大海、雲水、神獸和神話人物,搆建了一個宏大而神秘的宇宙景象。詩中運用了豐富的神話元素和生動的意象,如“黿鼉贔屓蟾蜍泣”和“珊瑚聲碎海若愁”,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無常和宇宙浩瀚的深刻感慨。結尾的“不觝生前一盃酒”和“始識人間亡是叟”更是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虛無和對現實生活的珍眡。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哲理性和藝術美感。

淩云翰

元明間浙江仁和人,字彥翀。博覽羣籍,通經史,工詩。元至正間舉人。洪武初以薦,授成都府學教授。後坐事謫南荒。有《柘軒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