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張伯雨天一井闌詩元金蓀璧積慶岡物後在開元宮黃蔑樓今在王景周東圃萬文遠先作予因和之
玉闌鐵畫任歌斜,豈有人譏掛樹蛇。
曾見墜星疑此石,相隨落月是誰家。
轆轤聲動晨牽綆,沆瀣光生夜浴砂。
閱盡開元到東圃,紅樓翠幕不須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依照所和詩中的韻及其用韻的先後次序寫詩。
- 天一井闌:井邊的欄杆,此處特指張伯雨所提及的井欄。
- 金蓀璧:人名,可能是詩中提及的井欄的製作者或與之相關的人物。
- 積慶岡:地名,可能與井欄的出處有關。
- 開元宮:宮殿名,井欄曾在此處。
- 黃蔑樓:樓名,井欄曾在此處。
- 王景周:人名,井欄現在的主人。
- 東圃:園名,井欄現在的所在地。
- 萬文遠:人名,先前已經作詩的人。
- 玉闌鐵畫:形容井欄的精美,玉製的欄杆,鐵製的裝飾畫。
- 任歌斜:隨意地傾斜,形容井欄的姿態。
- 掛樹蛇:比喻井欄上的裝飾或形態。
- 墜星:比喻井欄的珍貴或歷史。
- 落月:比喻井欄的美麗或哀愁。
- 轆轤:井上的提水裝置。
- 晨牽綆:早晨用繩索提水。
- 沆瀣光生:夜晚的露水反射的光。
- 夜浴砂:夜晚在沙地上洗滌。
- 閱盡:看遍,經歷。
- 紅樓翠幕:華麗的建築和裝飾。
翻譯
玉製的欄杆,鐵製的裝飾畫,隨意地傾斜,難道有人會嘲笑它像掛在樹上的蛇嗎?曾經有人懷疑這塊石頭是墜落的星星,相隨的落月又是屬於誰家的呢?早晨,轆轤聲響起,人們用繩索提水;夜晚,露水反射的光芒在沙地上洗滌。從開元宮到東圃,經歷了無數變遷,那些華麗的紅樓翠幕也不必誇耀。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井欄的描繪,展現了其歷史和美感的變遷。詩中「玉闌鐵畫」與「掛樹蛇」形成鮮明對比,既讚美了井欄的精美,又帶有幾分戲謔。後句通過「墜星」與「落月」的比喻,賦予井欄以神祕和詩意。結尾的「閱盡」與「紅樓翠幕不須誇」則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物質繁華的超然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