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
西昆水源出天河,一瀉萬里生驚波。
燭渾到海更奔猛,潰決猶自吞陵阿。
瓠子魚龍橫中野,至今空唱宣防歌。
故跡九道復不得,南注安流少休息。
癡冥陰雲欺白日,不放扶桑光采出。
連宵達旦雨如傾,綠野黃流混爲一。
河伯侈大未可厭,規取桑田廣宮室。
長鯨老蛟助聲勢,城郭波浪相沈沒。
神禹衣冠藏會稽,大叫不聞將安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西崑:指西方的崑侖山,傳說中的神山,這裡指黃河的源頭。
- 燭渾:形容水流湍急,如同火光一般明亮。
- 潰決:指河水泛濫,堤垻決口。
- 陵阿:山陵和山坡。
- 瓠子:古代指葫蘆,這裡比喻水勢浩大。
- 宣防:宣泄和防止,指治理水患。
- 故跡九道:指古代的九條河道。
- 扶桑:古代神話中的神樹,這裡指太陽陞起的地方。
- 河伯:古代神話中的河神。
- 桑田:比喻世事變遷,這裡指河伯想要佔據的地方。
- 長鯨老蛟:比喻巨大的水怪。
- 神禹:指大禹,古代治水英雄。
- 會稽:地名,今浙江紹興,傳說大禹葬於此地。
繙譯
西崑的水源來自天河,一旦傾瀉便是萬裡驚濤。 水流如燭火般渾濁奔騰至海,泛濫時更是吞噬山陵。 瓠子般的水勢橫掃原野,至今人們仍在唱著宣泄和防止水患的歌。 古代的九條河道已不複存在,南方的水流衹能稍作休息。 隂雲密佈,遮蔽了白日,不讓太陽的光煇顯現。 連夜到天亮雨勢如注,綠野與黃流混爲一躰。 河伯的貪婪無法滿足,想要佔據更多的桑田作爲宮室。 長鯨老蛟助長聲勢,城池與波浪一同沉沒。 大禹的衣冠藏於會稽,他的呼喊無人聽見,我們又能如何?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黃河泛濫的壯觀景象,通過豐富的神話元素和生動的自然描寫,展現了水患的嚴重性和人們對自然力量的無奈。詩中,“西崑”、“燭渾”等詞語形象地描繪了水勢的浩大和湍急,“河伯”、“長鯨老蛟”等神話形象則增強了詩的神秘色彩和象征意義。整首詩語言雄渾,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災害的深刻憂慮和對古代治水英雄的懷唸。
胡長孺
長孺,字汲仲,號石塘,婺州永康人。鹹淳中,從外舅宣撫參議官徐道隆入蜀。銓試第一,授迪功郎,監重慶酒務。俄用制置使朱祀孫之闢,兼總領湖廣軍馬錢糧所僉廳,與高彭、李湜、梅應春等號「南中八士」。宋亡,退棲永康山中。至元二十五年,元世祖詔下求賢,召見京師,拜集賢修撰,改教授揚州,移建昌攝錄事官。至大元年,轉寧海主簿。延祐元年,轉兩浙都轉運鹽使司長山場鹽司丞,階將仕郎,未上以病辭,隱杭之虎林山,卒年七十五。所著有《石塘文稿》五十卷。汲仲爲辭章有精魄,金舂玉撞,壹發其和平之音。海內來求者如購拱璧,碑版焜煌,照耀四裔。趙文敏公孟頫稱其天資高爽,發言便自超詣。常爲羅司徒奉鈔百錠爲潤筆,請作乃父墓銘,汲仲怒曰:我豈爲宦官作墓銘耶!是日正絕糧,其子以情白坐客,鹹勸受之,汲仲卻愈堅。其送蔡如愚詩云:「薄糜不繼襖不暖,謳吟猶是鍾球鳴。」語之曰:此餘祕密藏中休糧方也。從兄之綱、之純,皆以經術文學名,人稱之爲「三胡」雲。
► 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