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程叔固

風餐水宿月爲期,百丈牽舟上石磯。 塵世難逢丹竈術,浮生易嘆白頭非。 九華天晚雲堪掬,五老峯高鶴未歸。 醉讀離騷龍出聽,滿江煙雨溼霏霏。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風餐水宿:形容旅途的艱辛,風中進食,水中住宿。
  • 百丈牽舟:用百丈長的繩索牽引船隻,形容船行艱難。
  • 石磯:水邊突出的岩石或石灘。
  • 丹竈術:指煉丹術,古代追求長生不老的煉丹技術。
  • 浮生:指人生,因人生短暫且多變,故稱浮生。
  • 九華天:指九華山的天空,九華山是中國佛教名山之一。
  • 五老峯:指廬山五老峯,廬山著名景點之一。
  • 離騷:《楚辭》中的一篇,屈原所作,表達了他的政治理想和遭遇。
  • 龍出聽:傳說中龍能聽懂人言,此句意指龍似乎在聽人讀《離騷》。
  • 煙雨溼霏霏:形容煙雨朦朧,細雨綿綿。

翻譯

在風中進食,水中住宿,以月爲伴,用百丈長的繩索牽引船隻艱難地登上石磯。 塵世間難得遇到煉丹求仙的機會,人生短暫,容易感嘆白髮蒼蒼的無奈。 九華山的天空在傍晚時分雲彩似乎可以觸摸,廬山的五老峯高聳,仙鶴卻還未歸來。 醉酒後讀起《離騷》,彷彿龍也在傾聽,滿江的煙雨溼潤了朦朧的景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旅途的艱辛與人生的無常,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對塵世的超脫和對仙境的嚮往。詩中「風餐水宿」和「百丈牽舟」生動地展現了旅途的艱難,而「丹竈術」與「白頭非」則深刻反映了人生的無奈與對長生的渴望。後兩句通過對九華山和五老峯的描繪,進一步以仙境的意象來對比塵世的短暫與無常。最後,以讀《離騷》和煙雨朦朧的江景作結,增添了詩意的深遠與神祕。

唐桂芳

元明間歙縣人,一名仲,字仲實,號白雲,又號三峯。唐元子。少從洪焱祖學。元至正中,授崇安縣教諭,南雄路學正。以憂歸。朱元璋定徽州,召出仕,辭不就。尋攝紫陽書院山長。卒年七十有三。有《白雲集》等。 ► 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