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周子善書問京師事及賤跡以絕句十首奉答

· 宋褧
春王朝會大明宮,祝慄魚蠻四海同。 至治元年調玉燭,和風甘雨看年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朝會:指朝廷的集會。
  • 大明宮:唐朝的皇宮,位於長安城北,是唐代主要的政治中心。
  • 祝慄:古代傳說中的山名,泛指邊遠地區。
  • 魚蠻:指邊遠地區的民族。
  • 至治:指政治清明,社會安定。
  • 玉燭:比喻政治清明,社會和諧。
  • 和風甘雨:比喻良好的政治環境帶來的和諧與繁榮。
  • 年豐:指豐收的年份。

翻譯

春天朝廷在大明宮舉行盛大的集會,邊遠的祝慄和魚蠻等四海之內的民族都一同參與。至治元年,政治清明如同調勻的玉燭,人們期待着和諧的風和甘甜的雨,預示着一年的豐收。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朝廷集會的盛況,以及政治清明帶來的社會和諧與繁榮的景象。詩中「大明宮」、「祝慄魚蠻」等詞語,展現了朝廷的威嚴和四海一家的團結。後兩句以「玉燭」比喻政治清明,以「和風甘雨」預示豐收,表達了對國家繁榮昌盛的美好願景。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和平繁榮時代的讚美和期待。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顯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進士,除祕書監校書郎。順帝至元初,歷監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遷國子司業,與修宋遼金三史,以翰林直學士兼經筵講官卒,諡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