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呂公幹謁不遇手卷

· 吳澄
持鉢空歸雪滿天,地爐幾日斷炊煙。 妻兒不作啼號態,剛信爐灰冷復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持鉢:拿着僧人的飯碗,這裏指外出乞食。
  • 空歸:空手而歸。
  • 地爐:指家中的火爐。
  • 斷炊煙:沒有做飯,指家中無米下鍋。
  • 啼號:哭泣叫喊。
  • 剛信:堅信,深信。
  • 爐灰:火爐中的灰燼。
  • 冷復然:冷卻後又重新燃起。

翻譯

拿着僧人的飯碗,空手而歸,天空飄滿了雪花,家中的火爐已經好幾天沒有升起炊煙了。妻子和孩子並沒有表現出哭泣叫喊的樣子,他們堅信火爐中的灰燼冷卻後還能重新燃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僧人乞食未果,家中貧困至極的情景。詩中通過「持鉢空歸」和「地爐幾日斷炊煙」的描寫,生動地展現了僧人的困境和家中的貧寒。然而,詩的最後兩句卻展現了家人間的堅強和樂觀,他們沒有因爲困境而哭泣,反而堅信生活會有轉機,這種精神上的堅韌和不屈,爲這首詩增添了深刻的內涵和感人的力量。

吳澄

吳澄

元撫州崇仁人,字幼清,晚字伯清。幼穎悟,既長,博通經傳。宋鹹淳間舉進士不第,還居草屋,學者稱草廬先生。元世祖遣程鉅夫求賢江南,起至京師,尋以母老辭歸。成宗大德末除江西儒學副提舉,以疾去。武宗即位,召爲國子監丞,升司業,遷翰林學士。泰定帝時爲經筵講官,修《英宗實錄》,命總其事。實錄成,復棄官歸。四方士負笈來學者,常不下千數百人。少暇,即著書。有《易纂言》、《儀禮逸經傳》、《禮記纂言》、《春秋纂言》、《吳文正集》等。 ► 1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