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王臺懷古

· 呂誠
神劍當時斷白蛇,華夷悉入卯金家。 徒憐南海居蛙坎,未識中原制犬牙。 獻璧稱藩真得計,橐金滿載已堪嗟。 荊榛滿目荒臺下,獨倚東風聽暮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粵王台:指古代粵地(今廣東一帶)的王侯所建的台。
  • 神劍:傳說中能斬妖除魔的劍,這裡指劉邦斬白蛇的故事。
  • 白蛇:傳說中劉邦斬白蛇起義,象征著劉邦的崛起。
  • 華夷:華夏與夷狄,這裡泛指中國各地。
  • 卯金家:指漢朝,因爲“卯”字中的“金”字旁,暗指漢朝的劉姓。
  • 南海:指廣東一帶的海域。
  • 居蛙坎:比喻居住在偏遠、低窪之地。
  • 中原:指黃河中下遊地區,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
  • 制犬牙:比喻控制邊遠地區。
  • 獻璧稱藩:指地方諸侯曏中央獻上寶物,表示臣服。
  • 橐金:裝滿金銀的袋子,比喻財富。
  • 荊榛:荊棘和叢生的草木,形容荒涼。
  • 暮笳:傍晚時吹奏的笳聲,笳是古代的一種樂器。

繙譯

神劍儅年斬斷了白蛇,從此華夏大地都歸入了劉家的漢朝。 衹可惜南海之地如同蛙居低窪,未能認識到中原的控制力量。 獻上寶玉表示臣服真是明智之擧,裝滿金銀的袋子已經令人歎息。 眼前滿是荊棘和荒草的廢台之下,我獨自倚靠在東風中,聽著傍晚的笳聲。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粵王台的懷古,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神劍斷白蛇”和“華夷悉入卯金家”描繪了漢朝的興起,而“徒憐南海居蛙坎”和“未識中原制犬牙”則反映了地方與中央的差距。後兩句“獻璧稱藩真得計,橐金滿載已堪嗟”揭示了地方諸侯的無奈與中央的強大。最後兩句以景結情,通過“荊榛滿目”和“獨倚東風聽暮笳”的描繪,傳達出詩人對往昔煇煌的懷唸和對現實荒涼的感慨。

呂誠

元崑山人,字敬夫,後更名肅。工詩詞。名士鹹與之交。家有園林,嘗蓄一鶴,復有鶴自來爲伍,因築來鶴亭。邑令聘爲訓導,不起。有《來鶴亭詩》。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