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瓶

· 吳萊
西南有大食,國自波斯傳。 茲人最解寶,厥土善陶埏。 素瓶一二尺,金碧燦相鮮。 晶熒龍宮獻,錯落鬼斧鐫。 粟紋起點綴,花穟蟠蜿蜒。 定州讓巧薄,邛邑鬥清堅。 脫指滑欲墮,凝瞳冷將穿。 逖哉賈胡力,直致鮫鱷淵。 常嗟古器物,頗爲世所捐。 襆衫易冠袞,盤盎改豆籩。 禮圖日以變,戎索豈其然。 在時苟適用,重譯悉來前。 大寰幸混一,四海際幅員。 縣度縛繩緪,娑夷航革船。 鑿空發使節,隨俗混民編。 漢玉堆櫝笥,蕃羅塞鞍韉。 城池信不隔,服食奈渠遷。 輪囷即上據,鼎釜疇能肩。 插葩奪豔冶,盛酪添馨羶。 當筵特見異,博識無庸詮。 藏之或論價,裹此猶吾氈。 珊瑚尚可擊,磧路徒飛煙。 彼還彼互市,我且我杯圈。 角貒獨不出,記取徵西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大食:古代中國對阿拉伯帝國的稱呼。
  • 波斯:古代伊朗的名稱。
  • 陶埏:製陶。
  • 晶熒:光亮透明。
  • 鬼斧鐫:形容工藝精細,如同鬼神所刻。
  • 粟紋:細小的紋理。
  • 花穟:花紋。
  • 邛邑:古代地名,今四川邛崍。
  • 凝瞳:凝視。
  • 逖哉:遙遠啊。
  • 賈胡:古代對商人的稱呼。
  • 鮫鱷淵:深淵,比喻遙遠或深不可測的地方。
  • 襆衫:古代的一種服飾。
  • 冠袞:古代帝王的禮服。
  • 盤盎:古代的容器。
  • 豆籩:古代的禮器。
  • 戎索:戰爭的法則。
  • 重譯:經過多次翻譯。
  • 大寰:廣闊的世界。
  • 縣度:古代的度量單位。
  • 繩緪:粗繩。
  • 娑夷:古代地名,今新疆一帶。
  • 革船:用皮革製成的船。
  • 鑿空:開闢道路。
  • 隨俗:適應當地風俗。
  • 民編:民衆的編排。
  • 蕃羅:外來的織物。
  • 城池:城市和護城河。
  • 服食:服飾和飲食。
  • 輪囷:古代的圓形穀倉。
  • 鼎釜:古代的烹飪器具。
  • :花。
  • :乳製品。
  • :羊肉的氣味。
  • 博識:廣博的知識。
  • 磧路:沙漠中的道路。
  • 杯圈:飲酒的器具。
  • 角貒:古代的一種動物。

翻譯

在西南方向有一個被稱爲大食的國家,它起源於波斯。這個國家的人民最懂得珍寶,他們的土地擅長製陶。有一二尺高的素色瓶子,金碧輝煌,色彩鮮豔。瓶子光亮透明,如同龍宮所獻,工藝精細如同鬼神所刻。細小的紋理點綴其上,花紋蜿蜒盤旋。定州的工藝雖然精巧,但邛邑的瓶子更加清堅。手指滑過瓶身,感覺滑膩欲墜,凝視時感覺冷冽將穿透。這些珍貴的瓶子,是遙遠地方的商人費力運來的。常常感嘆古代的器物,被世人所遺棄。服飾和禮器隨着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戰爭的法則難道不是這樣嗎?只要適合時代,經過多次翻譯的信息都會被帶來。廣闊的世界幸好是統一的,四海之內都是我們的疆域。用粗繩測量距離,用皮革船航行。開闢道路派遣使節,適應當地風俗與民衆交流。漢玉堆滿了箱子,外來的織物裝滿了鞍韉。城市和護城河不再隔絕,服飾和飲食卻有了變化。圓形的穀倉高高在上,烹飪器具誰能比肩。插上花朵更顯豔麗,盛放乳製品更添香氣。當筵席上特別展示這些異國物品,廣博的知識無需多言。收藏它們或許是爲了論價,包裹它們還是我們的氈子。珊瑚尚可擊碎,沙漠中的道路只有飛煙。他們還他們互相交易,我們且我們飲酒。唯獨角貒沒有出現,記得那是徵西的年份。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代時期中國與西南大食國(阿拉伯帝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和貿易往來。詩中通過對大食國精美的陶器的讚美,展現了異國文化的魅力。同時,詩人通過對古器物的感嘆,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懷念和對時代變遷的感慨。詩中還反映了當時中國的開放態度和對異域文化的接納,體現了大一統時代下的文化多元和包容。整體上,詩歌語言華麗,意境開闊,情感深沉,是對古代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美好回憶和深刻反思。

吳萊

元婺州浦江人,初名來,字立夫,號深嫋山道人。吳直方子。從學於方鳳,博極羣書。仁宗延祐七年以《春秋》舉進士,不第。退居深嫋山中,窮諸書奧旨,著《尚書標說》、《春秋世變圖》、《春秋傳授譜》、《古職方錄》、《孟子弟子列傳》、《楚漢正聲》、《樂府類編》等書。後以御史薦,授長薌書院山長,未上卒。私諡淵穎先生。有《淵穎集》 ► 1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