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角樓

警昏戒曉復司更,矢棘翬飛結構成。 角韻喚醒晨過客,鼓聲催動夜巡兵。 龍吟一奏霜飛瓦,鼉吼三通月滿城。 自是太平無暴客,金壺漏箭要分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鼓角樓:古代用於報時和警戒的建築。
  • 警昏戒曉:在黃昏和黎明時進行警戒。
  • 司更:負責報時的人。
  • 矢棘翬飛:形容建築結構堅固,如矢棘般鋒利,翬飛則形容建築高聳。
  • 角韻:角聲,古代用角聲報時。
  • 晨過客:早晨過往的行人。
  • 鼓聲:鼓聲,古代用鼓聲報時或傳遞信號。
  • 夜巡兵:夜間巡邏的士兵。
  • 龍吟:形容鼓聲如龍吟。
  • 霜飛瓦:形容鼓聲響亮,如同霜花飛濺在瓦片上。
  • 鼉吼:形容角聲如鼉(一種鱷魚)的吼叫。
  • 三通:三次。
  • 月滿城:形容夜晚月光照亮整個城市。
  • 太平無暴客:指社會安定,沒有盜賊。
  • 金壺漏箭:古代計時器,金壺中裝水,漏箭隨水流下指示時間。

翻譯

在黃昏和黎明時,鼓角樓上的報時人再次負責警戒和報時。樓閣堅固高聳,如矢棘般鋒利,翬飛般高聳。角聲喚醒了早晨過往的行人,鼓聲催促着夜間巡邏的士兵。鼓聲如龍吟般響亮,彷彿霜花飛濺在瓦片上;角聲如鼉吼般震撼,三次響起,月光照亮了整個城市。這表明在太平盛世中,沒有盜賊的侵擾,金壺漏箭的計時必須準確無誤。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鼓角樓在古代社會中的重要作用,通過鼓聲和角聲的描繪,展現了其報時和警戒的功能。詩中「龍吟」、「鼉吼」等生動的比喻,增強了聲音的感染力,使讀者彷彿能聽到那震撼人心的聲音。同時,通過對太平盛世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安定、無盜賊侵擾的理想狀態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元代詩人何景福對古代社會生活的深刻觀察和獨到見解。

何景福

元建德淳安人,字介夫,號鐵牛子。學博行修。累闢不赴,惟詩酒自娛。有《鐵牛翁詩集》。 ► 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