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觀分得琴字

春晏踐宿期,雲間陟高岑。 獲從勝友俱,遂此物外心。 月窟探萬仞,臨淵測重陰。 盤坐白石臺,長嘯青櫟林。 莫探虛皇居,急雨含蕭森。 松風飛淙合,終夜悽笙琴。 何能發孤詠,千載同遺音。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華觀:位於浙江金華的一座道觀。
  • (zhì):登高。
  • 高岑:高山。
  • 物外心:超脫世俗的心境。
  • 月窟:指深邃的山谷或洞穴。
  • 萬仞:形容山谷或洞穴極深。
  • 重陰:深邃的陰影。
  • 白石臺:白色的石頭平臺。
  • 青櫟林:青色的櫟樹林。
  • 虛皇居:指道觀中的神殿。
  • (cóng):水流聲。
  • 笙琴:泛指音樂。

翻譯

春天遲暮,我踐行了與朋友的約定,登上雲霧繚繞的高山。 有幸與好友同行,從而體驗了超脫塵世的心境。 深入探尋那深邃的山谷,站在深淵邊測量那重重的陰影。 我盤坐在白色的石頭臺上,在青色的櫟樹林中長嘯。 不敢探訪道觀中的神殿,急促的雨聲中帶着蕭瑟的森嚴。 松林中的風聲與飛瀑匯合,整夜都像淒涼的笙琴聲。 如何能激發我獨自的吟詠,讓千載之後的人們同感這遺留的音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與友共遊金華觀的情景,通過登高、探谷、坐檯、長嘯等動作,表達了超脫世俗、嚮往自然的情感。詩中「月窟探萬仞,臨淵測重陰」等句,展現了深邃的自然景觀,增強了詩的意境。末句「何能發孤詠,千載同遺音」則抒發了對永恆藝術的追求和嚮往。

吳師道

元婺州蘭溪人,字正傳。工詞章。英宗至治元年進士,授高郵縣丞,調寧國路錄事,遷池州建德縣尹,皆有惠政。召爲國子助教,尋升博士。其教一本朱熹之旨,而遵許衡之成法。以禮部郎中致仕。有《吳禮部詩話》、《敬鄉錄》、《吳正傳文集》等。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