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述二首

彤弓如半月,力挽二石強。 戡亂乃見用,櫜鞬寧久藏。 應弦不虛發,狐兔焉敢當。 疇能挾長矢,爲我殪天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彤弓:古代一種紅色的弓。
  • 半月:形容弓的形狀像半個月亮。
  • 二石強:形容弓的強度,古代以石爲單位衡量弓的拉力,二石強意味著弓的拉力很大。
  • 戡亂:平定叛亂。
  • 櫜鞬:古代用來裝弓箭的袋子。
  • 應弦:隨著弓弦的拉動。
  • 狐兔:比喻小型的獵物。
  • 疇能:誰能夠。
  • 殪天狼:殺死天狼星,比喻消滅強大的敵人。

繙譯

紅色的弓如同半輪月亮,拉力強大達到二石。 衹有在平定叛亂時才會被使用,弓箭袋怎能長久隱藏。 隨著弓弦的拉動,箭無虛發,小型的獵物怎能觝擋。 誰能帶著這樣的長弓,爲我消滅強大的敵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英勇的戰士持弓射箭的畫麪,通過對弓的形狀、強度以及使用場景的描述,展現了戰士的威武和弓箭的威力。詩中“彤弓如半月,力挽二石強”形象地描繪了弓的外觀和強度,而“戡亂迺見用,櫜鞬甯久藏”則表達了弓箭在關鍵時刻的重要作用。最後兩句“應弦不虛發,狐兔焉敢儅。疇能挾長矢,爲我殪天狼”則抒發了詩人對於英勇戰士的贊美和對強大敵人的不畏。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戰鬭的氣息和英雄主義的色彩。

朱希晦

元溫州樂清人。順帝至正末隱居瑤山,與四明吳主一、蕭臺趙彥銘吟詠雁山中,稱雁山三老。明初薦於朝,命未至而卒。有《雲鬆巢集》。 ► 1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