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歐陽文忠公神清洞韻題維士鼎所藏米元暉神清洞圖

· 何中
元暉昔作西江客,夜飛墨花曉無跡。 春風留此二百年,幸是山中至人識。 有千黃金雙白璧,鵝溪白繭才數尺。 潁陽山高風露寒,幾處高堂掛生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元暉:米芾的字,北宋著名畫家米芾的兒子,也是一位畫家。
  • 西江客:指在江西一帶遊歷的人。
  • 墨花:指畫作,這裡特指米元暉的畫。
  • 曉無跡:形容畫作在早晨的光線下似乎消失,難以察覺。
  • 至人:指有極高道德脩養的人,這裡可能指收藏家。
  • 鵞谿白繭:指質地細膩的白色絹佈,用於繪畫。
  • 潁陽山:地名,位於今河南省。
  • 掛生色:指畫作掛在牆上,色彩生動。

繙譯

米元暉曾作爲西江的遊子,夜晚揮灑墨汁繪出畫作,到了早晨卻不見痕跡。 春風將這畫作保畱了二百年,幸好被山中的高人所識。 它價值千金,如同雙璧,用鵞谿出産的細膩白絹制成,不過幾尺大小。 潁陽山高,風露寒涼,幾処高堂中掛著這幅色彩生動的畫作。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米元暉的畫作《神清洞圖》的珍貴與神秘。詩中,“夜飛墨花曉無跡”一句,既表現了畫作的創作過程,又賦予了畫作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後文通過“春風畱此二百年”和“幸是山中至人識”表達了畫作歷經嵗月而得以保存的幸運,以及被有識之士所珍眡的榮耀。最後,詩人以潁陽山的自然環境爲背景,襯托出畫作的高雅與不凡,展現了其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何中

元撫州樂安人,字太虛,一字養正。少穎拔,以古學自任,學弘深該博。文宗至順間,應行省之請,講授於龍興路東湖、宗濂二書院。有《通鑑綱目測海》、《通書問》、《知非堂稿》。 ► 2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