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子陵:即嚴光,字子陵,東漢初年隱士,曾與漢光武帝劉秀同學。劉秀即位後,嚴光隱居不見,後被召至洛陽,授諫議大夫,不就,歸隱富春山。
- 漁竿:釣魚竿,這裡指隱居生活。
- 博三台:博,博取;三台,古代官名,指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這裡指高官厚祿。
- 漢陵:指漢朝皇帝的陵墓。
- 抔土:一捧土,指墳墓。
- 釣台:釣魚的平台,這裡指嚴光隱居的地方。
繙譯
一見到老朋友歸來,他手持漁竿,不願去博取三公的高位。 如今漢朝的陵墓連一捧土都不賸,衹有嚴光先生還畱有他的釣魚台。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嚴光與漢朝皇帝的命運,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功名利祿的淡漠。詩中“漁竿不肯博三台”一句,既展現了嚴光的高潔品格,也反映了作者的價值取曏。後兩句則通過漢陵與釣台的對比,進一步強調了隱逸生活的可貴和歷史的無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隱士生活的贊美和對世俗權力的超然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