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庚子歲長至後八日餘偕馮秋官佩之過同寅邵文敬第夜坐聯句八首俱借韻走筆

· 江源
小閣疏燈夜甕開,懸河高論古今該。 霏霏玉屑隨風散,皎皎冰簾帶月推。 思入江梅春未泄,夢迴池草興還來。 玉山竟倒梨牀上,鄰父休驚鼻息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成化庚子嵗:指明朝成化十六年,即公元1480年。
  • 長至後八日:鼕至後的第八天。
  • 同寅:同僚,同事。
  • 邵文敬:人名,可能是作者的同事或朋友。
  • 懸河高論:比喻言辤流暢,議論高深。
  • 玉屑:比喻雪花或細小的水珠。
  • 皎皎:明亮的樣子。
  • 冰簾:比喻月光照在窗戶上,如同冰制的簾子。
  • 夢廻池草:比喻夢境中廻到自然美景之中。
  • 玉山:比喻醉倒的樣子。
  • 梨牀:梨木制成的牀,這裡指牀。
  • 鄰父:鄰居的長者。
  • 鼻息雷:比喻打鼾聲大如雷。

繙譯

在成化十六年的鼕至後第八天,我和馮鞦官一起拜訪了同事邵文敬的家。夜晚我們在小閣中坐著,借著稀疏的燈光,開啓了酒甕,暢談古今大事,言辤如懸河般流暢。細小的水珠隨風飄散,明亮的月光如冰簾般推開。思緒如同春天的江梅還未綻放,夢境中廻到池邊的草地,興致依舊。最終我們醉倒在梨木牀上,鄰居的長者不要驚訝我們的鼾聲如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鼕夜與友人相聚的溫馨場景。通過“小閣疏燈”、“懸河高論”等意象,展現了友人間的深厚情誼和暢談的愉悅氛圍。詩中“玉屑隨風散”、“冰簾帶月推”等句,巧妙運用比喻,增添了詩意的美感。結尾的“玉山竟倒梨牀上,鄰父休驚鼻息雷”則幽默地描繪了醉後的情景,展現了詩人豁達的性格和對生活的熱愛。

江源

明廣東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進士。任上饒知縣,清訟獄,百姓感服。遷戶部主事,歷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譽。以忤權貴出爲江西按察僉事。綜理屯田水利,燭奸刷弊,不動聲色。擢四川副使,乞休歸,優遊泉石,以詩自娛。卒年七十二。有《桂軒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