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前韻送陳進士

· 江源
弱冠登瀛試粉闈,新裁宮錦籍金閨。 纂修手筆同燕許,璀璨文章照魯齊。 南國觀風春駐馬,東華待漏曉聞雞。 報恩寺裏重經處,細認籠紗是舊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這裏指二十歲左右的年紀。
  • 登瀛:比喻科舉及第。
  • 試粉闈:指參加科舉考試。粉闈,指科舉考試的場所。
  • 新裁宮錦:新制的宮廷錦衣,比喻新科進士的榮耀。
  • 籍金閨:指進入翰林院,成爲朝廷的官員。金閨,即金馬門,漢代宮門名,後泛指朝廷。
  • 纂修:編纂和修訂書籍。
  • 燕許:指燕京(今北京)和許昌,這裏泛指北方。
  • 璀璨:形容光彩奪目,非常絢麗。
  • 魯齊:指山東一帶,這裏泛指東方。
  • 南國觀風:指南巡時觀察民風。
  • 東華待漏:指在東華門等待上朝。東華,指東華門,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之一。
  • 報恩寺:寺名,具體位置不詳。
  • 籠紗:指用紗布覆蓋的物品,這裏指題詩的紗布。

翻譯

二十歲左右便科舉及第,穿着新制的宮廷錦衣進入朝廷。你的文筆和修訂書籍的能力可與北方的燕許大家相媲美,你的文章光彩奪目,照亮了東方魯齊之地。你在南方巡視時觀察民風,春天駐足馬背之上;在東華門等待上朝,清晨聽到雞鳴。在報恩寺再次經過的地方,你仔細辨認那被紗布覆蓋的舊題詩。

賞析

這首作品讚美了陳進士的才華和成就。詩中通過「弱冠登瀛」、「新裁宮錦」等詞句,描繪了陳進士年輕有爲、榮耀加身的形象。後文以「纂修手筆同燕許」、「璀璨文章照魯齊」等句,進一步讚揚了他的文學才華和影響力。最後兩句則通過具體的場景,表達了對他過往成就的懷念和對他未來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陳進士的風采。

江源

明廣東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進士。任上饒知縣,清訟獄,百姓感服。遷戶部主事,歷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譽。以忤權貴出爲江西按察僉事。綜理屯田水利,燭奸刷弊,不動聲色。擢四川副使,乞休歸,優遊泉石,以詩自娛。卒年七十二。有《桂軒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