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夫有金陵之行令人重增慨嘆短章奉寄以見下懷

· 朱同
春首過從到敝廬,談詩清夜剪園蔬。 久知衡宇能容膝,豈料王門再曳裾。 見志但知孫綽賦,濟時莫上賈生書。 眼中故舊飄零盡,回首西風嘆索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春首:春初。
  • 過從:互相往來。
  • 敝廬:謙辤,指自己的家。
  • 談詩:談論詩歌。
  • 清夜:寂靜的夜晚。
  • 剪園蔬:採摘園中的蔬菜。
  • 衡宇:簡陋的房屋。
  • 容膝:形容居室狹小,僅能容納雙膝。
  • 王門:權貴之門。
  • 曳裾:比喻在權貴的門下做食客。
  • 見志:表達志曏。
  • 孫綽賦:孫綽是東晉文學家,這裡指其作品。
  • 濟時:拯救時世。
  • 賈生書:賈誼的著作,賈誼是西漢初年的政治家、文學家。
  • 眼中故舊:眼前的老朋友。
  • 飄零:比喻流落在外,失去依靠。
  • 廻首:廻頭看。
  • 西風:鞦風。
  • 索居:孤獨地生活。

繙譯

春初你來到我家,我們在寂靜的夜晚談論詩歌,採摘園中的蔬菜。我一直知道簡陋的房屋能容納我的雙膝,卻沒想到會在權貴之門下做食客。表達志曏時,我衹知道孫綽的賦,拯救時世時,我沒有上賈誼的書。眼前的老朋友都已流落在外,失去依靠,廻頭看時,鞦風吹過,我孤獨地生活著。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別的感慨和對時世的無奈。詩中通過春夜談詩、採摘園蔬的場景,展現了詩人與友人的深厚情誼。後句中,詩人以“衡宇能容膝”自比,表達了對簡樸生活的曏往,而“王門再曳裾”則透露出對權貴生活的無奈和自嘲。末句的“廻首西風歎索居”更是以景結情,抒發了詩人對故舊飄零、時世艱難的深切感慨。

朱同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大同,號朱陳村民,又號紫陽山樵。朱升子。洪武中舉明經,官至禮部侍郎。有文武才,工圖繪,時稱三絕。坐事死。著有《覆瓿集》。 ► 2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