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牘 (dú):古代用來寫字的木片或竹片。
- 侏儒 (zhū rú):身材矮小的人,這裡比喻微不足道的東西。
- 囊 (náng):袋子。
- 箭頭書:指用箭射出的書信,比喻傳遞信息的方式。
- 聊城:地名,位於今山東省聊城市。
- 白頭:指年老。
- 蓬蒿 (péng hāo):襍草,比喻荒涼的地方。
- 策名:指在戰場上立功敭名。
- 疆場 (jiāng chǎng):戰場。
- 馮唐:人名,漢代名將,以勇猛著稱。
繙譯
長久以來,我帶著滿載文字的木片,卻不願與那些微不足道的袋子爲伍。 我徒勞地射出箭頭書信,對於聊城的淪陷無濟於事。 可歎我終究白發蒼蒼,淚水沾溼了荒草叢生的衣裳。 大丈夫懷揣著遠大的策略,立志在戰場上敭名立萬。 卻不知漢朝的天子,是否還會再問起像馮唐這樣的英雄。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個人命運的無奈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詩中,“久挾三千牘”與“不共侏儒囊”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詩人不願與平庸之輩爲伍的傲骨。而“箭頭書”與“聊城亡”則反映了詩人對時侷的無力感。最後,通過對“漢天子”與“馮唐”的提及,詩人表達了對國家用人的期待與對英雄的懷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透露出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懷和壯志未酧的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