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邑八景三江夾洞

壯矣城南一洞天,三江環繞夜淪漣。 澄波沒岸凝秋霧,空翠飛檐掛紫煙。 一粒明珠浮鏡裏,半鉤新月映簾前。 依稀欲寫滄洲景,到處逢人話輞川。
拼音

所属合集

#三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壯矣:壯麗啊。
  • 洞天:道教中指神仙的居所,這裡指風景優美的地方。
  • 淪漣:水波蕩漾的樣子。
  • 澄波:清澈的水波。
  • 空翠:天空和翠綠的山色。
  • 紫菸:紫色的雲霧。
  • 一粒明珠:比喻水中的月亮或星辰。
  • 半鉤新月:形容新月的形狀,像半個鉤子。
  • 滄洲:指遙遠的水邊,常用來形容隱逸的理想之地。
  • 輞川:唐代詩人王維的隱居地,這裡指代風景如畫的地方。

繙譯

壯麗啊,城南的那片洞天福地,三條江河環繞,夜晚水波蕩漾。 清澈的水波沒有岸邊,凝結著鞦天的霧氣,天空和翠綠的山色飛簷下掛著紫色的雲霧。 一粒明珠在水麪上浮動,半鉤新月映照在簾前。 依稀想要描繪那遙遠水邊的景色,到処遇到人就談論起輞川的美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城南一処風景如畫的洞天福地,通過“三江環繞”、“澄波沒岸”、“空翠飛簷”等意象,生動地勾勒出一幅夜晚江景圖。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元素,如“鞦霧”、“紫菸”、“明珠”、“新月”,營造出一種幽靜而神秘的氛圍。結尾処提及“滄洲”和“輞川”,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自然美景的贊美。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感受和藝術表達。

邢之顯

邢之顯,海南文昌人。祚昌子。明思宗崇禎十二年(一六三九)舉人。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七六。 ► 2篇诗文

邢之顯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