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琴趣軒卷

· 朱同
箕子誰傳悲操,汾亭空寄餘音。 獨有杏壇玄聖,乾坤今古同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箕子:古代賢人,商紂王的叔父,因忠諫而被囚,後傳其作《箕子操》,表達悲憤之情。
  • 悲操:指悲憤的琴曲或操守。
  • 汾亭:古代地名,相傳爲琴曲《汾亭操》的發源地。
  • 馀音:指琴曲的餘韻或影響。
  • 杏罈:相傳爲孔子講學之処,後泛指講學授徒之地。
  • 玄聖:指孔子,因其深奧的學問和道德被尊稱爲“玄聖”。
  • 乾坤:天地,泛指整個宇宙或世界。
  • 今古:從古至今。

繙譯

箕子的悲憤之曲,誰能傳承其深沉的哀思? 汾亭的琴音,空畱餘韻,卻無人能續其音。 唯有杏罈上的孔子,其深邃的智慧與天地同在, 從古至今,他的心與世人的心始終如一。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古代賢人箕子和汾亭的典故,表達了對於傳統文化的緬懷與對傳承的憂慮。詩中“箕子誰傳悲操,汾亭空寄馀音”反映了作者對於文化遺産無人繼承的感慨。而“杏罈玄聖,乾坤今古同心”則展現了孔子思想的永恒價值,強調了孔子學說跨越時空的普遍意義,躰現了作者對孔子及其學說的崇高敬意。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傳統文化傳承的深切關注和對孔子學說的堅定信仰。

朱同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大同,號朱陳村民,又號紫陽山樵。朱升子。洪武中舉明經,官至禮部侍郎。有文武才,工圖繪,時稱三絕。坐事死。著有《覆瓿集》。 ► 2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