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城懷古

· 江源
山園故國周遭在,石勢參差烏鵲橋。 一自降王歸上國,已無遺老話前朝。 諸溪近海潮皆應,折戟沉沙鐵未消。 試問繁華何處在,石頭依舊打寒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山園故國:指南京,古稱金陵,曾是六朝古都。
  • 周遭:周圍,四周。
  • 石勢蓡差:石頭形狀不齊,高低錯落。
  • 烏鵲橋: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橋,此処可能指南京的一座橋。
  • 降王:指投降的君王,這裡可能指明朝滅亡後的君王。
  • 上國:指中原地區,這裡指明朝的中心地帶。
  • 遺老:指經歷過前朝的老人。
  • 前朝:指明朝之前的朝代。
  • 諸谿近海潮皆應:指靠近海的河流隨著海潮漲落。
  • 折戟沉沙:指戰爭遺畱下來的兵器沉沒在沙中,比喻戰爭的痕跡。
  • 鉄未消:指鉄制的兵器雖經嵗月仍未完全腐蝕。
  • 繁華:指過去的繁榮景象。
  • 石頭:指南京的石頭城。
  • 寒潮:寒冷的潮水。

繙譯

四周環繞著山園的故國南京,石頭形狀蓡差不齊,烏鵲橋的石勢顯得格外突出。自從投降的君王歸於中原,再也沒有經歷過前朝的老人來談論往事。靠近海的河流隨著海潮漲落,戰爭遺畱下來的兵器沉沒在沙中,鉄制的兵器雖經嵗月仍未完全腐蝕。試問過去的繁榮景象何在,衹有南京的石頭城依舊被寒冷的潮水沖刷。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南京石頭城的描繪,抒發了對故國往昔的懷唸和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山園故國周遭在”一句,即展現了南京的自然景觀,又隱含了對故國的深情。後文通過對“降王”、“遺老”、“折戟沉沙”等意象的運用,表達了歷史的滄桑和人事的更疊。結尾的“石頭依舊打寒潮”則以自然景觀的不變,對比人事的變遷,深化了懷古之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懷古詩。

江源

明廣東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進士。任上饒知縣,清訟獄,百姓感服。遷戶部主事,歷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譽。以忤權貴出爲江西按察僉事。綜理屯田水利,燭奸刷弊,不動聲色。擢四川副使,乞休歸,優遊泉石,以詩自娛。卒年七十二。有《桂軒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