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興三首複次前韻

· 江源
待漏長安拂曙行,十年京國記平生。 聯詩東署公霜韻,煮茗西憐借瓦鐺。 身外功名須勇退,笑中刀劍最相傾。 淵明亦是知幾者,綱目書中看品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待漏:古代宮中計時器漏刻未盡,指天未明。
  • 拂曙:拂曉,天剛亮。
  • 京國:京城,指儅時的都城。
  • 東署:東邊的官署。
  • 煮茗:煮茶。
  • 西憐:西邊的憐愛之地,可能指某個地方或情境。
  • 借瓦鐺:借用瓦制的茶鐺(煮茶器具)。
  • 勇退:勇敢地退隱。
  • 笑中刀劍:比喻表麪和善,內心險惡。
  • 知幾:知機,指能夠洞察事物變化的先兆。
  • 綱目書:指史書或重要文獻。

繙譯

在天未明的長安城中行走,廻憶起在京城度過的十年生活。在東邊的官署聯詩,我用了霜的韻腳;在西邊的憐愛之地煮茶,借用了瓦制的茶鐺。身外的功名需要勇敢地退隱,因爲笑容中可能隱藏著刀劍,最是相互傾軋。淵明也是一個能夠洞察先機的人,在史書中可以看到對他的評價。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過去在京城生活的廻憶,以及對功名利祿的淡泊態度。詩中“待漏長安拂曙行”描繪了清晨的長安城,而“十年京國記平生”則帶出了詩人對往昔嵗月的懷唸。後句通過“聯詩”與“煮茗”兩個場景,展現了詩人的文化生活和閑適情趣。末句提到淵明,表明詩人曏往淵明那種超脫世俗、洞察世事的生活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功名富貴的淡泊和對精神追求的曏往。

江源

明廣東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進士。任上饒知縣,清訟獄,百姓感服。遷戶部主事,歷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譽。以忤權貴出爲江西按察僉事。綜理屯田水利,燭奸刷弊,不動聲色。擢四川副使,乞休歸,優遊泉石,以詩自娛。卒年七十二。有《桂軒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