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
有天斯有地,有君斯有臣。
君臣亦天合,誰雲屬之人。
君者臣之親,臣則君之鄰。
微蟲有蜂蟻,而人豈無倫。
不見唐虞世,五人作同寅。
不見文武時,二公爲經綸。
如何衰季世,頹風竟難淳。
全軀保妻子,臨危誰致身。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唐虞世:指堯舜時代,傳說中的理想政治時期。
- 五人作同寅:指堯舜時期五位賢臣共同輔佐君王。
- 二公爲經綸: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時期的兩位賢臣,共同治理國家。
- 衰季世:指末世,衰敗的時代。
- 頹風:指敗壞的風氣。
- 淳:純樸,淳厚。
- 全軀保妻子:指只顧保全自己的身體和家庭,不顧國家大義。
- 致身:獻身,投身於。
翻譯
天地之間,君王與臣子相輔相成。君臣之間的關係,本應如同天意般自然,怎能僅僅歸屬於人爲的安排?君王對於臣子而言,是親近的領袖;而臣子對於君王,則是鄰近的助手。即使是微小的昆蟲,如蜂蟻,也有其社會秩序,何況是人呢?在堯舜的時代,五位賢臣共同輔佐君王;在文王和武王的時期,兩位賢臣共同治理國家。然而,爲何到了衰敗的末世,敗壞的風氣竟難以恢復淳樸?人們只顧保全自己和家庭,面臨危難時,又有誰能挺身而出,爲國家獻身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理想政治時期與衰敗末世的不同景象,深刻批判了當時社會的頹廢風氣。詩中,「有天斯有地,有君斯有臣」一句,既表達了君臣關係的自然和諧,也暗含了對理想政治的嚮往。後文通過歷史典故,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對比,揭示了社會風氣的敗壞和人們自私自利的心態。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理想政治的懷念和對現實社會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