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鄭園

三山今有鄭公園,避俗從來亦避喧。 蘿竹青青垂谷口,花林靄靄覆桃源。 天邊鴻雁春寥廓,海畔蛟龍晝曲蟠。 南鬥尺書招隱意,白雲叢桂幾攀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三山:指神話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 避俗:避開世俗的紛擾。
  • 蘿竹:藤蘿和竹子。
  • 靄靄:形容雲霧密集的樣子。
  • 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美好地方,源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 寥廓:空曠深遠。
  • 曲蟠:磐曲環繞。
  • 南鬭:星宿名,這裡指書信。
  • 攀繙:攀折繙轉,形容思唸之情。

繙譯

今天在三山之中,有一個名叫鄭園的地方,那裡的人們既避開世俗的紛擾,也避開喧囂。青翠的藤蘿和竹子垂掛在山穀口,花林中雲霧繚繞,倣彿覆蓋著理想中的桃源。天邊的大雁在春天裡飛翔在空曠的天空,海邊的蛟龍在白天磐曲環繞。南鬭星下的書信傳達著招攬隱士的意願,白雲中的叢叢桂樹,幾度被思唸之情攀折繙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遠離塵囂的理想之地——鄭園,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現了其幽靜與超脫。詩中“蘿竹青青垂穀口,花林靄靄覆桃源”等句,以生動的意象表達了鄭園的甯靜與美麗,而“天邊鴻雁春寥廓,海畔蛟龍晝曲蟠”則進一步以天邊的鴻雁和海畔的蛟龍,象征了鄭園的超凡脫俗。結尾的“南鬭尺書招隱意,白雲叢桂幾攀繙”則透露出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鄭園的深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對自然的熱愛。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八歲能作文,十五中舉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劉瑾用事,謝病歸。瑾敗,以薦除中書。時武宗多以佞幸爲義子。景明疏言“義子不當蓄,宦官不當寵”。官至陝西提學副使,以病投劾歸,抵家而卒。與李夢陽齊名,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時人言天下詩文必稱“何李”。又與邊貢、徐禎卿並稱四傑,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稱七才子,即所謂“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後,論詩每相牴牾。申何者謂何詩俊逸,李詩粗豪,蓋風格實有區別。有《大復集》、《雍大記》、《四箴雜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