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何稚孝

· 佘翔
南北風塵未可論,嗟君何事隱青門。 閒居已厲東山操,薄譴還懷北闕恩。 社結山中時佞佛,槎乘海上欲尋源。 愁來偃蹇憐同調,擬向羊何倒綠樽。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稚孝:人名,即何稚孝,詩中的受贈者。
  • 佘翔:明代詩人,本詩的作者。
  • 青門:古代長安城門名,後泛指京城城門,此處可能指何稚孝隱居的地方。
  • 東山操:指隱居不仕的高尚行爲,源自東晉謝安隱居東山的故事。
  • 北闕: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是大臣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的地方,代指朝廷。
  • 佞佛:迷信佛教。
  • 槎乘:乘船。槎,木筏。
  • 羊何:指羊祜和何充,兩人均爲東晉時期的名士,此處可能指代何稚孝。

翻譯

南北的風塵之事難以言說,感嘆你爲何選擇隱居在京城之外。 閒居在家已經表現出隱士的高尚情操,即使被貶謫也依然懷念朝廷的恩典。 結社于山中,時常迷信佛教,乘船出海,渴望探尋真理的源頭。 憂愁來臨時,我們同病相憐,打算效仿羊祜和何充,暢飲美酒,共解憂愁。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何稚孝隱居生活的理解和同情。詩中,「南北風塵未可論」一句,既描繪了世事的紛擾,也暗示了何稚孝選擇隱居的原因。詩人讚賞何稚孝的隱士情操,並對其被貶謫仍懷朝廷恩典的忠誠表示敬意。後兩句則通過描繪何稚孝的宗教信仰和探索精神,展現了其內心的追求和不安。最後,詩人以羊祜和何充的典故,表達了自己與何稚孝同病相憐,願意共同面對困境,借酒消愁的情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隱居生活的深刻理解。

佘翔

明福建莆田人,字宗漢,號鳳台。嘉靖三十七年進士。任全椒知縣。與御史議事意見相左,即拂衣罷去,放遊山水以終。工詩,有《薜荔園詩稿》及《文草》。 ► 12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