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六橋圖

· 佘翔
爲愛杜陵詩興豪,浣花橋畔草堂高。 沙堤垂柳移三竺,海島橫雲駕六鰲。 波盪樓臺虹飲澗,聲聞霄漢鶴鳴皋。 明時空把中流柱,偃蹇江潭見楚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杜陵:指杜甫,因其故居在長安城東南的杜陵,故常以杜陵指代杜甫。
  • 浣花橋:指成都杜甫草堂附近的浣花溪上的橋。
  • 三竺:指杭州西湖的靈隱寺、天竺寺等三座寺廟。
  • 六鰲:神話中的六隻巨鰲,常用來形容壯觀的景象。
  • 虹飲澗:形容橋樑如彩虹般橫跨澗水。
  • 霄漢:天空極高處,銀河。
  • 中流柱:比喻堅定不移的支柱或核心。
  • 偃蹇:高聳、挺立的樣子。
  • 楚騷:指楚辭,尤其是屈原的作品。

翻譯

因爲喜愛杜甫的詩作豪放,我在浣花橋畔的草堂高處沉思。 沙堤上的垂柳彷彿移植到了三竺,海島上橫亙的雲彩如同六鰲駕臨。 波光盪漾,樓臺似虹橋飲澗,鶴鳴聲響徹霄漢,迴盪在皋澤之間。 明亮的時光中,我空自堅守着中流砥柱,卻在江潭邊挺立,彷彿見到了楚辭中的景象。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杜甫詩作的讚美,表達了對杜甫豪放詩風的嚮往。詩中描繪的浣花橋、三竺、六鰲等景象,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豐富想象。後兩句以中流砥柱自喻,表達了詩人堅守信念、不隨波逐流的決心,同時通過對楚辭的提及,暗示了自己對古典文學的深厚情感和追求。整首詩意境開闊,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詩人對杜甫詩風的繼承與發揚。

佘翔

明福建莆田人,字宗漢,號鳳台。嘉靖三十七年進士。任全椒知縣。與御史議事意見相左,即拂衣罷去,放遊山水以終。工詩,有《薜荔園詩稿》及《文草》。 ► 12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