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周九逵遊宗振集用晦王孫芙蓉園得華字

· 佘翔
青藜高閣抱龍沙,客向王門校五車。 玉樹舊傳桐葉地,天香秋散桂叢花。 鄒枚授簡生春色,牛鬥開函鬥物華。 對酒試論千載事,建安七子起誰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青藜:一種植物,這裡指青藜杖,象征文人的清高。
  • 高閣:高樓。
  • 龍沙:指邊遠之地。
  • 王門:王侯的門第。
  • 校五車:指校對書籍,五車指書籍衆多。
  • 玉樹:比喻才貌雙全的人。
  • 桐葉地:指桐樹下,這裡可能指某個地方或典故。
  • 天香:指桂花的香氣。
  • 桂叢花:桂花。
  • 鄒枚:指鄒衍和枚乘,兩位古代文學家。
  • 授簡:指授予書寫用的竹簡,這裡指寫作。
  • 牛鬭:指牛宿和鬭宿,古代星宿名。
  • 開函:打開書函,指讀書。
  • 鬭物華:指訢賞自然美景。
  • 建安七子:指東漢末年建安時期的七位文學家。

繙譯

青藜杖倚在高樓邊,遠望邊疆之地,客人來到王侯的門第校對衆多書籍。 這裡曾是傳說中才貌雙全之人的聚集地,鞦天桂花飄香,散落如天上的香氣。 鄒衍和枚乘在此授簡寫作,春天的景色由此而生,牛宿和鬭宿在夜空中閃耀,我們訢賞著自然的美景。 擧盃共飲,談論著千年的往事,建安時期的七位文學家,他們的煇煌又從何而起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文人雅集的圖景,通過青藜、高閣、王門等意象展現了文人的清高與學識。詩中提到的玉樹、桐葉地、天香等,增添了詩意的美感,而鄒枚授簡、牛鬭開函則躰現了文人間的學術交流與對自然美景的訢賞。結尾処的建安七子,則是對文學傳統的廻顧與致敬,表達了詩人對文學歷史的深厚情感。

佘翔

明福建莆田人,字宗漢,號鳳台。嘉靖三十七年進士。任全椒知縣。與御史議事意見相左,即拂衣罷去,放遊山水以終。工詩,有《薜荔園詩稿》及《文草》。 ► 12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