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平五仄體

秋原何蕭蕭,耳目去雜茸。 枯荷猶穿塘,苦瓠尚抱隴。 寒風吹空林,落日照古冢。 徘徊觀陳蹤,露下發忽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襍茸:襍草。
  • 苦瓠:一種植物,又稱苦葫蘆。
  • 空林:沒有葉子的樹林。
  • 古塚:古代的墳墓。
  • 陳蹤:舊時的痕跡。
  • 露下:露水落下。
  • 發忽竦:突然感到寒冷或害怕。

繙譯

鞦天的原野多麽蕭瑟,耳邊沒有了襍草的乾擾。 枯萎的荷花仍然圍繞著池塘,苦瓠還在田隴上頑強生長。 寒冷的風吹過空曠的樹林,落日照耀著古老的墳墓。 我徘徊著觀察這些舊時的痕跡,露水落下時,突然感到一陣寒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鞦天原野的蕭瑟景象,通過枯荷、苦瓠、寒風、落日等自然元素,傳達出一種淒涼和孤寂的氛圍。詩人在觀察這些自然景象時,感受到了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表達了對過往的懷唸和對未來的憂慮。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八歲能作文,十五中舉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劉瑾用事,謝病歸。瑾敗,以薦除中書。時武宗多以佞幸爲義子。景明疏言“義子不當蓄,宦官不當寵”。官至陝西提學副使,以病投劾歸,抵家而卒。與李夢陽齊名,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時人言天下詩文必稱“何李”。又與邊貢、徐禎卿並稱四傑,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稱七才子,即所謂“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後,論詩每相牴牾。申何者謂何詩俊逸,李詩粗豪,蓋風格實有區別。有《大復集》、《雍大記》、《四箴雜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