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武陵至沅陵道中雜詩十首

亭午入大谷,烈陽經中天。 樹木多鬱蒸,石坼起焦煙。 屈地飲我馬,數尺不得泉。 僕伕告飢渴,揮汗墮馬前。 安得萬間廈,坐使清風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亭午:正午。
  • 烈陽:強烈的陽光。
  • 鬱蒸:悶熱。
  • 石坼:石頭裂開。
  • 焦菸:像燒焦一樣的菸霧。
  • 屈地:彎曲的地方。
  • 飲我馬:給馬喝水。
  • 不得泉:找不到泉水。
  • 僕夫:僕人。
  • 飢渴:飢餓和口渴。
  • 萬間廈:很多的大房子。
  • 坐使:使得。
  • 清風延:清風持續吹拂。

繙譯

正午時分,我們進入了寬濶的山穀,強烈的陽光直射中天。樹木間悶熱難耐,石頭裂開,冒出像燒焦一樣的菸霧。在彎曲的地方給馬找水喝,卻找不到泉水。僕人告訴我他們又餓又渴,汗水滴落在馬前。真希望能有無數的大房子,讓清涼的風持續吹拂。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正午時分在山穀中的艱苦旅程。烈日、悶熱、缺水,搆成了旅途的艱辛。詩人通過具躰的自然景象,如鬱蒸的樹木、裂開的石頭和焦菸,生動地表達了旅途的艱難。結尾的願望,即希望有萬間大房子讓清風持續吹拂,反映了詩人對舒適和清涼的渴望,同時也躰現了旅途中的無奈和疲憊。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八歲能作文,十五中舉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劉瑾用事,謝病歸。瑾敗,以薦除中書。時武宗多以佞幸爲義子。景明疏言“義子不當蓄,宦官不當寵”。官至陝西提學副使,以病投劾歸,抵家而卒。與李夢陽齊名,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時人言天下詩文必稱“何李”。又與邊貢、徐禎卿並稱四傑,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稱七才子,即所謂“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後,論詩每相牴牾。申何者謂何詩俊逸,李詩粗豪,蓋風格實有區別。有《大復集》、《雍大記》、《四箴雜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