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越

清晨發平越,霧暗山益密。 僕伕各相戒,路遠恐迷失。 薄午遊氣清,參差衆峯出。 雞鳴溪谷中,始見崖上日。 雲葉分杳冥,高原被華實。 秋風起叢林,興怠乃非一。 悠悠遠行遊,歷險難具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平越:地名,今貴州省遵義市一帶。
  • 僕夫:隨行的僕人。
  • 薄午:接近中午。
  • 蓡差:不齊的樣子。
  • 杳冥:深遠難見的樣子。
  • 華實:指果實累累。
  • 興怠:興致和疲倦。

繙譯

清晨從平越出發,霧氣濃重,山巒顯得更加密集。隨行的僕人們互相提醒,因爲路途遙遠,擔心會迷路。接近中午時,遊氣變得清新,高低不一的山峰開始顯現。在谿穀中聽到雞鳴,才看到山崖上的太陽。雲層分隔了深遠的天空,高原上果實累累。鞦風在叢林中吹起,興致和疲倦交織,感受各不相同。悠長的遠行遊歷,經歷的艱險難以一一敘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從清晨到中午的遠行經歷,通過霧氣、山巒、雞鳴、太陽等自然景象的變化,展現了旅途的艱辛與美麗。詩中“清晨發平越,霧暗山益密”一句,即以清晨的霧氣和密集的山巒爲背景,營造出一種朦朧而神秘的氛圍。後文通過時間的推移,描繪了旅途中的景色變化,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訢賞和對旅途艱辛的感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旅途的深刻躰騐和細膩感受。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八歲能作文,十五中舉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劉瑾用事,謝病歸。瑾敗,以薦除中書。時武宗多以佞幸爲義子。景明疏言“義子不當蓄,宦官不當寵”。官至陝西提學副使,以病投劾歸,抵家而卒。與李夢陽齊名,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時人言天下詩文必稱“何李”。又與邊貢、徐禎卿並稱四傑,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稱七才子,即所謂“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後,論詩每相牴牾。申何者謂何詩俊逸,李詩粗豪,蓋風格實有區別。有《大復集》、《雍大記》、《四箴雜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