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道元隱東湖得許旌陽鐵符延瘞舊名伏蛟臺道元由廣陵入京賦此以別

許令宮前舊卜鄰,鐵符傳得尚如新。 一彈指內三千仞,八百仙中勾幾人。 上界風雲回羽節,空江雷雨泣蛟神。 淮南他日來相訪,卻惜東湖借約塵。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胡道元:人名,具體身份不詳。
  • 許旌陽:指許遜,東晉道士,傳說中的道教神仙,曾任旌陽縣令。
  • 鐵符:道教中的一種法器,象徵權力和神力。
  • 延瘞:延後埋葬。
  • 伏蛟臺:地名,可能與道教傳說中的伏蛟有關。
  • 廣陵:地名,今江蘇揚州。
  • 一彈指:極言時間之短。
  • 三千仞:形容極高的山峯。仞,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約爲八尺。
  • 八百仙:指衆多的仙人。
  • :此處指召喚或聯繫。
  • 上界:指天界,神仙居住的地方。
  • 羽節:道教中神仙使用的儀仗。
  • 空江:空曠的江面。
  • 雷雨:雷電和雨水,常用來形容天象的劇烈變化。
  • 蛟神:指傳說中的蛟龍,常被視爲水神。
  • 淮南:地名,今安徽淮南一帶。
  • 借約塵:指因塵世之事而未能如約。

翻譯

胡道元曾在許遜宮前成爲鄰居,得到的鐵符至今仍然如新。 一瞬間內彷彿觸及了三千仞的高峯,與八百仙人中的幾位有所聯繫。 天界的風雲迴旋着羽節的儀仗,空曠的江面雷雨中似乎有蛟龍在哭泣。 將來在淮南再次相訪時,卻會因爲塵世之事而遺憾未能如約。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胡道元與道教神仙許遜的深厚關係,以及胡道元離開東湖前往京城的情景。詩中運用了豐富的道教意象,如鐵符、八百仙、羽節等,展現了胡道元與仙界的神祕聯繫。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如空江雷雨,傳達了離別時的哀愁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道教信仰的虔誠和對友人的深情告別。

成廷圭

元蕪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禮執。好讀書,工詩。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間,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軒。晚遭亂,避地吳中。卒年七十餘。有《居竹軒集》。 ► 5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