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叟時可大寒中見過,語餘曰:“餘今六十八歲矣,有一子在閩,三年無消息,顧貧且病,無所依倚,不能無求於
鄧翁老耄食無糧,臥病愁多白髮長。
千里南閩無過燕,五更秋雨亂啼螿。
年來破屋塵生甑,歲莫空山雪似牆。
愧我相逢貧到骨,悲歌此曲意蒼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老耄(mào):年老。
- 過燕:指傳遞消息。燕,古代傳遞消息的一種方式。
- 螿(jiāng):蟬的一種。
- 甑(zèng):古代蒸食物的器具。
- 嵗莫:年末。
繙譯
鄧翁已經年老,連喫飯都成問題,臥病在牀,白發蒼蒼。他的兒子遠在千裡之外的南閩,三年沒有消息傳來,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深夜裡,鞦雨中蟬聲亂鳴,更添淒涼。這些年,他的破屋裡積滿了灰塵,連蒸食物的甑都生了塵。年末,空山中的雪像牆一樣厚,他孤獨無依。我與他相遇,深感自己貧窮至極,衹能悲歌一曲,心情蒼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年老病弱、貧睏無依的老翁形象,通過對其生活環境的描寫,如破屋、塵生甑、空山雪牆等,深刻反映了其悲慘的生活狀況。詩中“千裡南閩無過燕”一句,巧妙地運用“過燕”這一典故,表達了老翁與遠方兒子失去聯系的無奈和悲哀。結尾的“悲歌此曲意蒼茫”,則抒發了詩人對老翁命運的同情和自身無力相助的悲憤,意境深遠,情感真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