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圃五詠杞菊
芎苗高一丈,細花如申椒。
不獨服芎根,衣佩或採苗。
清芬襲肌骨,歲久亦不消。
所以湘浦客,潔修著高標。
我老苦多病,風寒首頻搖。
願移一百本,溉根豁煩囂。
雖無下女遺,乾葉插盈腰。
逃泥貰旦暮,不學楚人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芎(xiōng):一種香草,即川芎。
- 申椒:花椒的一種。
- 服:服用,指用作葯材。
- 襲:侵入,這裡指香氣滲透。
- 湘浦客:指屈原,因其曾流放湘水一帶。
- 潔脩:清高自守。
- 高標:高尚的品德或行爲。
- 首頻搖:指因病痛而頭部頻繁搖動。
- 溉根:灌溉根部,比喻滋養根本。
- 煩囂:煩惱和喧囂。
- 下女遺:指女子贈送的禮物。
- 乾葉:乾枯的葉子。
- 貰(shì):賒欠,這裡指暫時的逃避。
- 楚人謠:指楚地的民謠,這裡可能指屈原的作品。
繙譯
川芎的苗兒高高的,細小的花朵像花椒一樣。 不僅服用川芎的根部,也可以採摘苗葉作爲葯材。 清新的香氣滲透肌膚和骨骼,時間久了也不會消失。 因此,湘水邊的客人(屈原),以其清高自守著稱於世。 我年老多病,因風寒而頭部頻繁搖動。 希望能移植一百株川芎,滋養根本,擺脫煩惱和喧囂。 雖然沒有女子贈送的禮物,但乾枯的葉子插滿腰間。 暫時逃避早晚的煩惱,不學楚地的民謠。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川芎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清高自守生活的曏往和對病痛的無奈。詩中,“芎苗高一丈,細花如申椒”描繪了川芎的形態,而“清芬襲肌骨,嵗久亦不消”則贊美了其持久的香氣,暗喻清高品德的長存。後文通過對比自己的病痛與屈原的高潔,表達了對精神滋養的渴望,以及對現實煩惱的逃避。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詩人對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對現實生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