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黃觀瀾軍前見寄韻兼呈高志道祕卿
干戈久動阻淮濱,喜得邊庭捷報真。
東海魚蝦初入饌,中原桑棗半爲薪。
祕卿船未移渦口,左轄軍先入壽春。
多少手無兵刃者,可憐猶是賊中人。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干戈:古代兵器,比喻戰爭。
- 動阻:指戰爭的阻礙。
- 淮濱:淮河邊。
- 邊庭:邊疆。
- 捷報:勝利的消息。
- 東海:指中國東部的海域。
- 魚蝦:海鮮。
- 入饌:進入餐桌,指可以食用。
- 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古代中國的中心地帶。
- 桑棗:桑樹和棗樹,這裏指樹木。
- 薪:柴火。
- 祕卿:人名,指高志道。
- 渦口:地名,位於今安徽省。
- 左轄軍:左翼的軍隊。
- 壽春:地名,位於今安徽省。
- 兵刃:武器。
- 賊中人:指被敵人控制的人。
翻譯
戰爭長久地阻礙在淮河邊,欣喜地聽到邊疆傳來的勝利消息。東海的海鮮初次被端上餐桌,中原的桑樹和棗樹已被砍伐作柴火。高志道的船還未移動到渦口,左翼的軍隊已先進入壽春。許多手中沒有武器的人,可憐他們仍是被敵人控制的人。
賞析
這首作品描述了戰爭背景下的邊疆局勢和人民生活。詩中通過對比東海魚蝦的豐盛與中原桑棗的匱乏,反映了戰爭對民生的影響。同時,通過對祕卿和左轄軍的描述,展現了戰場的動態和軍隊的行動。結尾的「手無兵刃者」與「賊中人」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對無辜受難者的同情和對戰爭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