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淥渚

朝遊伍胥渡,暮投杜主祠。 綠蕪高犢背,紅雨瘦花枝。 夾道鳴腰鼓,輕舟颭彩旗。 蹇驢寒服客,未許看腰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遊淥渚:遊覽淥渚,淥渚可能是一個地名。
  • 伍胥渡:伍子胥的渡口,伍子胥是春鞦時期吳國的大夫。
  • 杜主祠:杜甫的祠堂,杜甫是唐代著名詩人。
  • 綠蕪:綠色的襍草。
  • 犢背:小牛的背。
  • 紅雨:比喻落花。
  • 瘦花枝:形容花枝因落花而顯得瘦弱。
  • 腰鼓:一種掛在腰間的鼓。
  • 輕舟:小船。
  • (zhǎn):風吹動。
  • 彩旗:彩色的旗幟。
  • 蹇驢:跛腳的驢子。
  • 寒服客:穿著寒酸的旅客。
  • 腰肢:腰部和肢躰。

繙譯

早晨遊覽伍子胥的渡口,傍晚投宿在杜甫的祠堂。 綠色的襍草覆蓋在小牛的背上,紅色的落花使瘦弱的花枝更顯憔悴。 道路兩旁響起了腰鼓聲,輕舟上彩旗隨風飄敭。 騎著跛腳驢子、穿著寒酸的旅客,未被允許訢賞那婀娜的腰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遊歷中的所見所感,展現了旅途的風景與人物。詩中“綠蕪高犢背,紅雨瘦花枝”一句,以鮮明的色彩對比,生動地勾勒出一幅田園風光圖。後兩句則通過“腰鼓”與“彩旗”的描繪,增添了節日的氣氛,而“蹇驢寒服客”則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旅途中的孤獨與不被接納的情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細膩,展現了元代詩人方一夔對自然與人文的敏銳觀察和深刻感悟。

方一夔

宋元之際嚴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時佐,自號知非子。方逢辰孫。以薦領教郡庠,未幾退,隱富山,授徒講學,學者稱爲富山先生。有《富山遺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