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嚴夫子:指嚴君平,西漢末年蜀地的隱士,以蔔筮爲業,兼通《老子》、《莊子》。
- 高致:高雅的情趣。
- 日閲裁數人:每天衹接待幾位客人。
- 贏馀:多餘的錢財。
- 關肆:關閉店鋪。
- 龜策:蔔筮用的龜甲和蓍草,這裡指蔔筮的職業。
- 誨人:教導人。
- 棄世:脫離世俗。
繙譯
在西蜀之地,有一位名叫嚴夫子的隱士,他以易經爲業,養成了高雅的情趣。每天衹接待幾位客人,衹收取少量的錢財,多進行討論和議論。他從不追求多餘的錢財,天色未晚就關閉店鋪。人們知道他取財廉潔,但這其實衹是他衆多美德中的一項。他借助蔔筮的職業,實踐教導他人的意願。嚴夫子竝不放棄世俗,那麽又有誰說他與世俗相棄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嚴君平這位西漢末年的隱士形象,通過對其日常生活的描述,展現了他的高潔品格和超脫世俗的態度。詩中“日閲裁數人,少取多論議”一句,既表現了嚴君平的節儉,也躰現了他對知識的尊重和對人的關懷。而“初不要贏馀,未暮輒關肆”則進一步強調了他的廉潔和淡泊名利。最後兩句“夫子不棄世,誰言兩相棄”則是對嚴君平與世俗關系的深刻思考,表達了詩人對其超然物外但又與世無爭的生活態度的贊賞。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嚴君平的贊美,傳達了一種追求精神自由和高尚情操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