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歌

· 葉顒
古木千年隱林麓,傲雪凌寒久幽獨。霜皮雖無四十圍,中有昂霄氣盈掬。 孔明廟前色頗同,草堂詩老慣撫育。雨淋日炙歲月摩,幹槁根摧忽顛踣。 樵夫芻客不我顧,長伴蒼苔映寒綠。今年公府創高堂,樑棟求之苦不足。 幕官騎馬自入山,匠者驅馳如鬼速。自慚拙才復何用,例辱斧斤蒙齒錄。 山翁因笑百無能,一生支離同此木。撫木三嘆爲木言,如此獎擢非我欲。 不願爾爲秦皇阿房宮,不願爾爲漢武黃金屋。兩君富貴驕且淫,是中唯蓄美女藏珠玉。 但願爾爲幽人廬,滿貯煙霞寄空谷。有時惟聞讀古書,凜凜忠義橫在腹。 有時惟聞彈古桐,高調淒涼聲斷續。否則搆作承明廬,巋然長在天子目。 廣延天下之英豪,獻可替否幹王祿。此時不獨木爾榮,四海蒼生盡蒙福。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樟木:一種常綠大喬木,木材堅硬,可用於建築和製作傢俱。
  • 林麓:山腳下的樹林。
  • 霜皮:指樹皮因年久而變得蒼白如霜。
  • 四十圍:形容樹幹粗大,圍長四十。
  • 昂霄:高聳入雲。
  • 盈掬:滿手,形容氣概盛大。
  • 孔明廟:指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廟宇。
  • 草堂詩老:指唐代詩人杜甫,因其曾居住在成都草堂。
  • 撫育:照料,培育。
  • 顛踣:跌倒,倒下。
  • 樵夫芻客:砍柴的人和割草的人。
  • 公府:官府。
  • 幕官:官府中的官員。
  • 斧斤:斧頭,指砍伐樹木的工具。
  • 齒錄:指被記錄,被選用。
  • 支離:分散,不完整。
  • 幽人:隱士。
  • 承明廬:古代皇帝的圖書館。
  • 獻可替否:提出建議,替代不當的決策。
  • 幹王祿:爲君王服務,謀求官職。

翻譯

古老的樟木隱藏在山腳下的樹林中,歷經風雪,孤獨而堅強。雖然樹皮已蒼白如霜,樹幹也不再粗壯如四十圍,但它的氣概依舊高聳入雲,充滿力量。它曾與孔明廟前的樹木相似,也曾受到草堂詩老杜甫的照料。歲月流逝,風雨侵蝕,樹幹枯萎,根系受損,最終倒下。樵夫和割草的人不再關注它,它只能與蒼苔爲伴,映襯着寒冷的綠色。今年官府新建了高堂,急需樑柱,官員們騎馬進山,工匠們如鬼魅般迅速行動。我自愧才疏學淺,卻意外被選中,被斧頭砍伐,成爲建築的一部分。山翁笑着說自己無能,一生支離破碎,與這棵樹無異。我撫摸着樹木,爲它說話,這樣的提拔並非我所願。我不願你成爲秦皇的阿房宮,也不願你成爲漢武的黃金屋,那裏只有美女和珠寶。我願你成爲隱士的居所,充滿煙霞,寄託在空谷之中。有時只能聽到讀古書的聲音,忠義之氣橫溢。有時只能聽到彈奏古琴,高調淒涼,聲音斷續。或者成爲承明廬,巍然屹立在天子眼前,廣納天下英豪,提出建議,替代不當的決策,爲君王服務。那時不僅你榮耀,四海之內的百姓也將蒙受福祉。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樟木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與人文的深刻思考。詩中,樟木象徵着堅韌不拔的精神,經歷了風雨的洗禮,依然昂首挺立。作者通過對樟木的讚美,抒發了對忠義、高潔品質的嚮往,同時也表達了對權力和財富的淡漠態度。詩的結尾,作者希望樟木能成爲承載文化和智慧的場所,爲國家和人民帶來福祉,體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遠大理想。

葉顒

元明間金華府金華人,字景南,一字伯愷,自號雲?天民。元末隱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詩,名《樵雲獨唱》。入明,舉進士,官行人司副。後免官家居,授徒甚衆。 ► 5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