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前韻

· 葉顒
乃父仙遊竟隔凡,不圖老共阿戎譚。 千年白璧沈滄海,一顆驪珠耀碧潭。 羣彥進趨心正渴,獨君高臥睡方酣。 幽懷亦笑狙狂者,唯數朝三與暮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乃父:你的父親。
  • 仙遊:指去世,常用來形容高人或尊貴者的逝世。
  • 隔凡:與塵世隔絕,指去世。
  • 阿戎:古代對年輕男子的美稱。
  • :談論。
  • 白璧:白色的玉璧,比喻珍貴而美好的事物。
  • 沈滄海:沉沒在深海之中,比喻珍貴的東西被埋沒。
  • 驪珠:傳說中驪龍頷下的寶珠,比喻珍貴的人才或事物。
  • 碧潭:清澈的深水潭。
  • 羣彥:衆多才俊。
  • 進趨:進取,追求。
  • 幽懷:深藏的心思。
  • 狙狂者:指狡猾狂妄的人。
  • 朝三暮四: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後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覆無常。

翻譯

你的父親已經仙逝,與塵世隔絕,沒想到我還能與年輕的你共談。 就像那千年的白玉璧沉沒在深海,一顆珍貴的驪珠在碧潭中閃耀。 衆多才俊都在急切地追求,而你卻高臥不起,睡得正香。 我深藏的心思也嘲笑那些狡猾狂妄的人,他們只知道數着朝三暮四的變化。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手法,表達了對逝者的懷念和對年輕一代的期望。詩中以「白璧沈滄海」與「驪珠耀碧潭」形成鮮明對比,既展現了珍貴事物的被埋沒與閃耀,也隱喻了人才的沉寂與顯現。後兩句則通過描繪羣彥的追求與獨君的高臥,進一步突出了主題,即在紛擾的世界中保持獨立與清醒,不被外界所動搖。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的深刻洞察和對後輩的殷切期望。

葉顒

元明間金華府金華人,字景南,一字伯愷,自號雲?天民。元末隱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詩,名《樵雲獨唱》。入明,舉進士,官行人司副。後免官家居,授徒甚衆。 ► 5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