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張文海母婁節婦詩
貞節之婦何代無,大節直與忠臣俱。高風凜凜出肝膽,皎如日月行天衢。
江淮喪亂復何有,衣冠掃地悲窮途。眼明見此節婦傳,胸中憤氣爲之蘇。
夫君疾病有遺語,身後之事當何如。上有高堂之老姑,下有乳哺之二雛。
浮雲無根白日短,黃塵有盡滄溟枯。滄溟易枯日易短,妾心到死終難渝。
夫君一去三十載,二雛煢立今爲儒。邇來世俗薄如紙,撫琴南望空嗟吁。
爲臣不能報明主,七尺有軀空丈夫,嗚呼七尺有軀空丈夫。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四明:地名,今浙江寧波。
- 婁節婦:指張文海的母婁氏,因守節而得名。
- 皎如日月行天衢(qú):比喻節婦的品行高潔,如同日月在天空中運行。
- 衣冠掃地:比喻士大夫的尊嚴掃地。
- 悲窮途:形容處境艱難,前途無望。
- 高堂之老姑:指節婦的婆婆。
- 乳哺之二雛:指節婦的兩個幼子。
- 黃塵有盡滄溟枯:比喻世事無常,一切都會消逝。
- 煢(qióng)立:孤獨無依。
- 儒:指有學問的人。
- 撫琴南望:形容思念遠方。
- 七尺有軀空丈夫:指雖然有七尺之軀,但未能盡到臣子的責任,感到空虛和自責。
翻譯
貞節的婦人哪個時代沒有,她們的氣節簡直與忠臣一樣。高風亮節出自她們的肝膽,就像日月在天空中運行一樣高潔。 江淮地區經歷了戰亂,士大夫的尊嚴掃地,處境艱難,前途無望。我看到這位節婦的傳記,胸中的憤懣之氣得以平復。 她的丈夫因疾病去世,留下遺言,身後之事該如何處理。上有年邁的婆婆,下有兩個需要哺乳的幼子。 浮雲無根,白日短暫,黃塵終會消盡,滄海也會枯竭。滄海容易枯竭,日子容易短暫,但節婦的心志到死也不會改變。 她的丈夫已經去世三十年,兩個孩子如今已成長爲有學問的人。近來世俗變得薄如紙,我撫琴南望,空自嘆息。 作爲臣子不能報答明主,雖然有七尺之軀,卻感到空虛和自責,唉,雖然有七尺之軀,卻感到空虛和自責。
賞析
這首作品讚頌了張文海母婁節婦的貞節和堅強,通過對比忠臣與節婦的高風亮節,強調了節婦在艱難環境中的堅守和犧牲。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徵,如「皎如日月行天衢」形容節婦的高潔,「黃塵有盡滄溟枯」表達世事的無常。結尾處,詩人通過自責未能盡到臣子的責任,表達了對節婦的敬仰和對世俗的失望,體現了詩人對忠貞節操的推崇和對現實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