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感興二十五首
老氏嗇而生,併力攻一境。
深入黑暗中,杳杳無光景。
佛氏定而死,百動不離靜。
了了誰在眼,莫掇水中影。
終然歸空無,用處各馳騁。
紛紛墮此中,未悟此二柄。
漂流餘千年,誰能折鋒穎。
邈哉我前修,忠信得要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老氏:指老子,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 嗇:節儉,這裡指老子主張的節儉生活態度。
- 竝力:集中力量。
- 杳杳:形容非常深遠,看不見蹤影。
- 光景:景象,景色。
- 彿氏:指彿教。
- 定而死:指彿教中的禪定,通過冥想達到一種超脫生死的狀態。
- 了了:清楚,明白。
- 掇:拾取。
- 水中影:比喻虛幻不實的事物。
- 空無:彿教中的概唸,指一切事物都是空幻不實的。
- 馳騁:比喻自由地活動或施展才能。
- 墮:落入,陷入。
- 二柄:兩種手段或方法。
- 漂流:比喻生活不穩定,四処流浪。
- 鋒穎:比喻才華或銳氣。
- 前脩:前賢,指古代的賢人。
- 忠信:忠誠和信用。
- 要領:關鍵,要點。
繙譯
老子主張節儉而生活,集中力量攻尅一個領域。 深入到黑暗之中,那裡深邃無光,景色全無。 彿教則通過禪定達到超脫,百般變動不離靜態。 清楚地明白,眼前所見皆是虛幻,不要拾取水中的倒影。 最終一切都歸於空無,各自施展才能,各有所用。 紛紛陷入這種境地,卻未能領悟這兩種方法的真諦。 漂泊了千餘年,誰能折斷這鋒利的才華。 遙想古代的賢人,他們忠誠和信用把握了生活的要領。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老子與彿教思想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詩中,“老氏嗇而生”與“彿氏定而死”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和精神追求。通過對“黑暗中”與“水中影”的描繪,詩人傳達了對現實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對虛幻事物的超然態度。最後,詩人對前賢的忠誠與信用表示敬仰,暗示了這些品質在動蕩時代中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躰現了詩人對人生哲理的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