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達兼善元帥赴浙東

伏波將士出鄞東,夜斬鯨鯢碧海中。 虎帳護寒雲蔽日,龍旗催曉浪翻風。 帆開鷁羽桅星白,箭拂髦頭血點紅。 洗手便聽歌凱捷,大藩文帥作元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伏波將士:指勇猛的將士。伏波,古代對勇猛將士的美稱。
  • 鯨鯢:古代指大魚,比喻兇惡的敵人。
  • 虎帳:指軍帳,因軍帳常繪有虎形,故稱。
  • 龍旗:古代軍旗的一種,上面繪有龍形,象徵皇權和威嚴。
  • 鷁羽:古代船頭常繪有鷁鳥,這裏指船帆。
  • 髦頭:古代指敵人的首領。
  • 大藩文帥:指鎮守邊疆、有文才的將領。

翻譯

勇猛的將士們從鄞東出發,夜晚在碧海中斬殺兇惡的敵人。軍帳中寒雲蔽日,龍旗在晨曦中催動浪花翻滾。船帆展開如同鷁鳥的羽翼,桅杆上的星光閃爍,箭矢射中敵首,血點如紅。洗淨雙手,靜聽勝利的歌聲,鎮守邊疆的文才將領成就了偉大的功勳。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將士出征的壯麗場景,通過「伏波將士」、「夜斬鯨鯢」等詞句展現了將士的勇猛和戰鬥的激烈。詩中「虎帳護寒雲蔽日,龍旗催曉浪翻風」以對仗工整的句式,形象地描繪了軍帳的威嚴和戰船的雄壯。結尾「洗手便聽歌凱捷,大藩文帥作元功」則表達了勝利的喜悅和對將領功勳的讚頌。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將士英勇和勝利的讚美之情。

朱德潤

元睢陽人,徙吳中,字澤民。工畫山水人物,能詩,善書。仁宗延祐末薦授應奉翰林文字,兼國史院編修。英宗嗣位,出爲鎮東儒學提舉,後棄官歸。順帝至正中,起爲行中書省照磨,攝守長興。有《存復齋集》。 ► 1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