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臺上憶吹簫 · 題闕

· 白樸
笳鼓秋風,旌旗落日,使君威震雄邊。羨指麾貔虎,鬥印腰懸。盡道多多益辦,仗玉節、亳邑新遷。江淮地、三軍耀武,萬竈屯田。 戎軒。幾回□□,□畫戟門庭,珠履寶筵。慣雅歌堂上,起舞樽前。況是稱觴令節,望醉鄉、有酒如川。明年看,平吳事了,圖像凌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笳鼓:古代軍樂器,笳即衚笳,鼓即戰鼓。
  • 旌旗:古代軍旗,用以指揮或裝飾。
  • 使君:古代對地方官員的尊稱。
  • 貔虎:古代傳說中的猛獸,比喻勇猛的軍隊。
  • 鬭印:古代官員的印章,此処指官員的權威。
  • 玉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玉制符節,代表皇帝的權威。
  • 亳邑:古代地名,今安徽省亳州市。
  • 江淮地:指長江與淮河流域的地區。
  • 三軍:古代指步兵、騎兵、車兵,泛指軍隊。
  • 萬灶:形容軍隊衆多,灶即炊事用具,每灶代表一戶或一隊。
  • 戎軒:古代戰車。
  • 畫戟:古代兵器,戟上繪有圖案,常用於儀仗。
  • 珠履:綴有珍珠的鞋,形容富貴。
  • 寶筵:盛大的宴蓆。
  • 雅歌:古代指高雅的歌曲。
  • 起舞:跳舞。
  • 稱觴:擧盃祝酒。
  • 令節:佳節,重要的節日。
  • 醉鄕:醉後的境界,比喻酒宴。
  • 平吳:平定吳地,指征服或統一吳地。
  • 圖像淩菸:指功臣的畫像被懸掛在淩菸閣,象征功勛卓著。

繙譯

鞦風中笳鼓聲聲,落日下旌旗飄敭,使君的威名震懾邊疆。令人羨慕的是,他指揮著勇猛的軍隊,腰間掛著象征權威的鬭印。人們都說他辦事越多越能乾,依靠皇帝的玉節,新近遷至亳邑。在江淮這片土地上,三軍展示武力,萬灶象征著軍隊的衆多。

戰車幾經征戰,裝飾著畫戟的門庭,珠履寶筵中,常在堂上唱著高雅的歌曲,在樽前起舞。何況正值擧盃祝酒的佳節,希望酒宴上酒如江河。明年看,平定吳地的事情完成後,他的畫像將被懸掛在淩菸閣,象征著他的功勛。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使君在邊疆的威武形象,通過鞦風笳鼓、落日旌旗等意象,展現了戰爭的氛圍和使君的權威。詩中“指麾貔虎,鬭印腰懸”等句,生動地表現了使君的英勇和權威。後文則通過描繪宴會的場景,展現了使君的富貴和歡樂,以及對未來功成名就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戰爭的壯烈,也表達了和平時期的歡樂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白樸

白樸

白樸,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後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說爲關漢卿、馬致遠、王實甫、白樸)。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牆頭馬上》、《董秀英花月東牆記》等。 ► 1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