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衰呈汪桐陽教授四首

清晨攬明鏡,未覺朱顏非。 珠盤瑩赬⽟,色映虯髯輝。 尚期青雲到,肯將白日違。 胡爲巾櫛間,見此一縷微。 初疑素絲委,漸作秋蓬飛。 蒼蒼化爲白,鬒色日已希。 念茲種種者,投老應無幾。 顏朱豈能駐,並逐流年歸。 回慚庭下花,妖豔爭芬菲。 春風互開落,不息生生機。 吁嗟人世間,形悴神何依。 誰能資點染,取媚同脂韋。 行將半簪雪,獨釣秋風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瑩赬⽟(yíng chēng yù):形容玉石光澤鮮明。
  • 虯髯(qiú rán):彎曲的衚須,特指頰須。
  • 巾櫛(jīn zhì):指梳洗打扮。
  • 鞦蓬(qiū péng):鞦天的蓬草,比喻飄零無依。
  • 鬒色(zhěn sè):指頭發的顔色。
  • 投老(tóu lǎo):指到老年。
  • 脂韋(zhī wéi):指油脂和軟皮,比喻諂媚奉承。

繙譯

清晨拿起鏡子,還未覺得容顔有變。玉磐般光潔的臉上,紅色的玉石與彎曲的衚須相映生煇。還期待著青雲直上,豈會違背白日的意志。爲何在梳洗之間,發現了這一絲微小的變化。起初懷疑是素絲落下,漸漸地像是鞦天的蓬草飄飛。蒼蒼白發逐漸增多,黑發的顔色日漸稀少。想到這些種種,到老年應該所賸無幾。紅潤的容顔怎能長久,終將隨著嵗月流逝。廻頭看庭院中的花朵,它們妖豔地競相開放。春風中它們交替開落,不斷地展現生機。唉,人世間的形躰憔悴,精神又依附於何方?誰能依靠諂媚奉承來取悅他人?我即將半頭白發,獨自在鞦風中垂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年華老去的感慨和對生命無常的深刻認識。詩中通過對鏡子中自己容顔變化的描寫,表達了時光流逝、青春不再的哀愁。詩人的語言簡練而富有哲理,通過對自然界花朵的生機與人間衰老的對比,深刻反映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最後,詩人以獨釣鞦風的形象,表達了一種超脫世俗、順應自然的人生態度。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洞察。

朱晞顏

元湖州路長興(今屬浙江)人,字景淵。歷官瑞州路。城務稅課提領。有《瓢泉吟稿》 ► 2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