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歌辭王敬伯歌

· 李端
妾本舟中客,聞君江上琴。 君初感妾嘆,妾亦感君心。 遂出合歡被,同爲交頸禽。 傳杯惟畏淺,接膝猶嫌遠。 侍婢奏箜篌,女郎歌宛轉。 宛轉怨如何,中庭霜漸多。 霜多葉可惜,昨日非今夕。 徒結萬里歡,終成一宵客。 王敬伯,淥水青山從此隔。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古代女子自稱,意爲「我」。
  • 合歡被:象徵夫妻恩愛的被子。
  • 交頸禽:比喻親密無間的夫妻或戀人。
  • 傳杯:傳遞酒杯,指飲酒作樂。
  • 接膝:膝碰膝,形容親近。
  • 箜篌:古代一種彈撥樂器。
  • 宛轉:形容歌聲或音樂柔美動聽。
  • 中庭:庭院之中。
  • 淥水:清澈的水。

翻譯

我本是船中的過客,聽到你在江上彈琴。你初次感受到我的嘆息,我也感受到了你的心意。於是我們展開了象徵恩愛的合歡被,像親密無間的鳥兒一樣相依。傳遞酒杯時唯恐酒少,膝碰膝時還嫌不夠親近。侍女彈奏着箜篌,女子柔美地歌唱。歌聲中流露出怎樣的哀怨,庭院中的霜花漸漸增多。霜花多了,落葉也顯得可惜,昨日的景象已不再。雖然我們曾有過萬里的歡聚,最終卻只成了一夜的過客。王敬伯,清澈的水和青翠的山從此與你我相隔。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細膩的描繪,展現了女子與王敬伯之間短暫而深刻的情感交流。詩中,「合歡被」與「交頸禽」等意象生動地表達了兩人情感的親密與熱烈。然而,隨着「中庭霜漸多」,美好的時光轉瞬即逝,留下的是無盡的哀怨與遺憾。結尾的「淥水青山從此隔」更是以景結情,表達了兩人從此天各一方的無奈與悲傷。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動人。

李端

李端

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出自趙郡李氏東祖。嘉祐從侄。少居廬山,師從名僧皎然學詩。大曆五年中進士,後歷任秘書省校書郎、終官杭州司馬。晚年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約卒於興元元年(公元784年)之後數年。子李虞仲。據說李端曾在駙馬郭曖筵上立成七律二首。其詩多爲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喬億以爲李端詩「思致彌清,徑陌迥別,品第在盧允言、司空文明之上。」。傳世作品有《李端詩集》三卷。 ► 2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