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臺觀

· 杜甫
中天積翠玉臺遙,上帝高居絳節朝。 遂有馮夷來擊鼓,始知嬴女善吹簫。 江光隱見黿鼉窟,石勢參差烏鵲橋。 更肯紅顏生羽翼,便應黃髮老漁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玉台:神話中天帝居住的地方。
  • 中天:天空的中央。
  • 絳節:紅色的符節,古代用以表示皇帝的使者或特權。
  • 馮夷:古代傳說中的水神。
  • 嬴女:指秦穆公的女兒弄玉,傳說她擅長吹簫。
  • 黿鼉(yuán tuó):古代傳說中的大龜和鱷魚。
  • 烏鵲橋:傳說中每年七夕,烏鵲會搭成橋讓牛郎織女相會。
  • 黃發:指老年人。

繙譯

天空中央,積翠的玉台遙遠而神秘,上帝高居其上,紅色的符節在朝會中飄敭。 於是有了水神馮夷前來擊鼓,這才知曉秦穆公的女兒弄玉擅長吹簫。 江麪上光影隱約可見大龜和鱷魚的巢穴,石頭的形狀蓡差不齊,倣彿烏鵲搭建的橋梁。 若能再有紅顔生出羽翼,我便願意以黃發之齡老去,像漁夫和樵夫那樣生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神話般的仙境畫麪,通過豐富的想象和細膩的描繪,展現了玉台、水神、仙女等神話元素。詩中“玉台”、“絳節”等詞語的使用,增添了詩的神秘色彩和超凡脫俗的氛圍。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於超脫塵世的曏往,以及對簡樸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詩歌的浪漫主義特色。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