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待嚴大夫

· 杜甫
殊方又喜故人來,重鎮還須濟世才。 常怪偏裨終日待,不知旌節隔年回。 欲辭巴徼啼鶯合,遠下旌門去鷁催。 身老時危思會面,一生襟抱向誰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殊方:異域,他鄉。
  • 偏裨:偏將和裨將,古時將佐的通稱。
  • 旌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節,以爲憑信。
  • 巴徼:巴地的邊疆。
  • 旌門:古代帝王出行,張帷幕爲行宮,宮前樹旌旗爲門,稱旌門。
  • :古代船頭上畫着鷁鳥,泛指船。

翻譯

在他鄉又喜見故人到來,這樣的重鎮還需有濟世之才。 常常奇怪爲何偏將裨將終日等待,不知使者的旌節已隔年歸來。 想要辭別巴地的邊疆,啼鶯似乎也在催促;遠行下旌門,去往的船隻也在催促。 身老時局危急,更思與故人會面,一生的抱負向誰傾訴。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杜甫在異鄉遇到故人的喜悅,以及對時局和自身境遇的感慨。詩中「殊方又喜故人來」直接抒發了在異鄉見到故人的喜悅之情,而「重鎮還須濟世才」則表達了對有才能之人的期待。後幾句則通過「常怪偏裨終日待」等句,抒發了對時局的不滿和對故人的思念。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展現了杜甫深沉的情感和對時局的關注。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