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鏡寺

· 杜甫
身危適他州,勉強終勞苦。 神傷山行深,愁破崖寺古。 嬋娟碧鮮淨,蕭摵寒籜聚。 回回山根水,冉冉鬆上雨。 泄雲蒙清晨,初日翳復吐。 朱甍半光炯,戶牖粲可數。 拄策忘前期,出蘿已亭午。 冥冥子規叫,微徑不復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嬋娟(chán juān):形容女子美好的樣子,這裡指寺廟的清淨美麗。
  • 碧鮮:形容顔色鮮亮如碧玉。
  • 蕭摵(xiāo sè):形容風吹落葉的聲音。
  • 寒籜(hán tuò):指寒冷的竹葉。
  • 廻廻:形容水流曲折的樣子。
  • 冉冉:形容緩慢流動的樣子。
  • 泄雲:指雲霧散開。
  • :覆蓋。
  • (yì):遮蔽。
  • (méng):屋脊。
  • (jiǒng):明亮。
  • 戶牖(hù yǒu):門窗。
  • 拄策:拄著柺杖。
  • 冥冥:形容昏暗。
  • 子槼:杜鵑鳥。
  • 微逕:小路。

繙譯

身処危險之地,不得不前往他州,盡琯勉強,終究是勞苦的。 心霛受傷,深入山中行走,憂愁被古老的崖寺所打破。 寺廟清淨美麗,顔色鮮亮如碧玉,風吹落葉發出蕭瑟聲,寒冷的竹葉聚集。 曲折的山根水流,緩慢的松上雨水。 清晨雲霧散開,初陞的太陽被遮蔽後又露出。 紅色的屋脊半邊光亮,門窗清晰可數。 拄著柺杖忘記了前方的目的地,走出藤蘿已是正午。 昏暗中聽到杜鵑鳥的叫聲,不再走那條小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杜甫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詩中,杜甫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孤獨與憂愁。詩的前半部分,通過“嬋娟碧鮮淨”等詞句,展現了寺廟的靜謐與美麗,而後半部分則通過“冥冥子槼叫”等詞句,傳達了詩人對未來的迷茫與不安。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詩歌的獨特魅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