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題家池寄王屋張道士
有石白磷磷,有水清潺潺。
有叟頭似雪,婆娑乎其間。
進不趨要路,退不入深山。
深山太濩落,要路多險艱。
不如家池上,樂逸無憂患。
有食適吾口,有酒酡吾顏。
恍惚遊醉鄉,希夷造玄關。
五千言下悟,十二年來閒。
富者我不顧,貴者我不攀。
唯有天壇子,時來一往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磷磷(lín lín):形容水石明淨。
- 潺潺(chán chán):形容水流聲。
- 叟(sǒu):老人。
- 婆娑(pó suō):形容舞動的樣子,這裏指悠閒自在的樣子。
- 濩落(huò luò):空曠冷落。
- 酡(tuó):因飲酒而臉紅。
- 恍惚(huǎng hū):神志不清,這裏指陶醉的狀態。
- 希夷(xī yí):道家所追求的一種虛無恬淡的境界。
- 玄關(xuán guān):道教術語,指修煉的入門境界。
- 五千言:指《道德經》,共五千字左右。
- 天壇子:可能指道士或道教中的某種象徵。
翻譯
家池邊有潔白明亮的石頭,有清澈潺潺的流水。 有一位頭髮雪白的老人,在其中悠閒自在地舞動。 他既不急於追求權勢的道路,也不隱退到深山之中。 深山太過空曠冷清,權勢之路又充滿艱險。 不如在家池邊,享受安逸無憂的生活。 有食物滿足我的口腹之慾,有酒讓我臉頰泛紅。 我彷彿在醉鄉中游蕩,追求道家虛無恬淡的境界。 從《道德經》中領悟,十二年來我過着閒適的生活。 富有的人我不去追求,尊貴的人我也不攀附。 只有天壇子,不時來往於我之間。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種超脫世俗、追求心靈自由的生活態度。白居易通過對比「要路」與「深山」,表達了對權勢和隱逸的雙重否定,強調在家池邊的簡單生活纔是真正的樂土。詩中「恍惚遊醉鄉,希夷造玄關」體現了詩人對道家哲學的嚮往和追求,而「五千言下悟,十二年來閒」則展示了詩人通過閱讀《道德經》獲得的深刻領悟和長期以來的閒適生活。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熱愛和對精神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