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從箕山來
雨從箕山來,倏與飄風度。
晴明西峯日,綠縟南溪樹。
此時客精廬,幸蒙真僧顧。
深入清淨理,妙斷往來趣。
意得兩契如,言盡共忘喻。
觀花寂不動,聞鳥懸可悟。
向夕聞天香,淹留不能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箕山:山名,在今河南省登封市東南。
- 倏(shū):迅速,忽然。
- 飄風:旋風,暴風。
- 綠縟(rù):形容草木繁茂,綠意盎然。
- 精廬:指僧人的住所或修行的地方。
- 真僧:指真正修行的高僧。
- 清淨理:指佛教中的清淨之道,即遠離煩惱和執着。
- 妙斷:巧妙地斷絕。
- 往來趣:指世俗的往來和追求。
- 契如:契合,相合。
- 忘喻:忘記言辭的比喻,即言不盡意。
- 懸可悟:懸念可以領悟,指通過思考可以明白。
- 天香:指自然的香氣,這裏可能指寺廟中的香火。
翻譯
雨從箕山那邊來,突然與狂風一起飄過。 晴朗的西峯上太陽明亮,南溪邊的樹木綠意盎然。 此時我作爲客人住在僧人的住所,幸得真正的高僧關照。 深入理解佛教的清淨之道,巧妙地斷絕了世俗的往來和追求。 心意與佛法契合,言語雖盡卻共同忘記了比喻。 看着花朵靜靜不動,聽着鳥鳴可以領悟其中的道理。 傍晚時分聞到自然的香氣,我留連忘返,不願離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箕山附近的一次體驗,通過自然景象與僧侶生活的結合,表達了詩人對清淨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的超脫。詩中,「雨從箕山來」與「晴明西峯日」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自然的多變與美麗。在僧人的精廬中,詩人感受到了真正的清淨與超脫,心靈得到了淨化。通過觀察自然與靜思,詩人領悟到了更深層次的道理,體現了佛教思想與自然美的和諧統一。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對世俗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