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崖口五渡寄李適

抱琴登絕壑,伐木溯清川。 路極意謂盡,勢回趣轉綿。 人遠草木秀,山深雲景鮮。 餘負海嶠情,自昔微尚然。 彌曠十餘載,今來宛仍前。 未窺仙源極,獨進野人船。 時攀乳竇憩,屢薄天窗眠。 夜弦響鬆月,朝楫弄苔泉。 因冥象外理,永謝區中緣。 碧潭可遺老,丹砂堪學仙。 莫使馳光暮,空令歸鶴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崖口:山崖的入口。
  • 五渡:五次渡過,指多次穿越河流。
  • 絕壑:深不可測的峽谷。
  • :逆流而上。
  • :通「趨」,趨向,走向。
  • 綿:連綿不斷。
  • 海嶠:海邊的山。
  • 微尚:微小的願望或志向。
  • 彌曠:長久。
  • 仙源:指仙境,神仙居住的地方。
  • 乳竇:鐘乳石洞。
  • 天窗:山洞頂部的開口,透光之處。
  • :划船的槳。
  • 苔泉:長滿苔蘚的泉水。
  • 冥象:深遠的道理或景象。
  • 區中緣:塵世的緣分。
  • 遺老:指隱居不問世事的老者。
  • 丹砂:煉丹用的硃砂,這裏指煉丹術。
  • 馳光:流逝的時光。
  • 歸鶴:歸隱的象徵,常用來比喻隱士。

翻譯

抱着琴登上深邃的峽谷,伐木聲隨着清澈的河水迴盪。 道路似乎到了盡頭,但轉過彎來,景色變得更加連綿不絕。 遠離人煙,草木顯得格外秀美;山深之處,雲彩的景色也格外鮮明。 我揹負着對海邊山巒的情感,從古至今,我的小小心願一直如此。 這樣的心境已經持續了十幾年,如今來到這裏,感覺依然如故。 未能窺見仙境的極致,我獨自乘坐着野人的小船前行。 有時在鐘乳石洞中休息,多次在山洞的天窗下睡眠。 夜晚,琴聲與鬆間的月光交響;早晨,划槳聲與苔蘚覆蓋的泉水嬉戲。 在深邃的道理和景象中尋找,永遠謝絕塵世的緣分。 碧綠的潭水可以讓人隱居終老,煉丹的硃砂可以學習成仙。 不要讓時光匆匆流逝,徒留歸隱的鶴兒獨自憐憫。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深入山林,遠離塵囂的隱逸生活。詩中,「抱琴登絕壑」等句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通過對山林景色的細膩描繪,如「人遠草木秀,山深雲景鮮」,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詩末的「莫使馳光暮,空令歸鶴憐」則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對隱逸生活的珍視和追求。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超脫塵世,嚮往自然與仙境的高潔情懷。

宋之問

宋之問

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漢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陽市)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縣)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並稱“沈宋”。 ► 209篇诗文